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所以在家長帶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用正常的心態去面對,然后去正確引導孩子的異常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能夠健康長成,那么孩子的行為表現有哪些呢?
孩子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1、害羞膽怯
當孩子小時候表現出膽怯或害羞時,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天性,并適時引導鼓勵,而不是當著孩子的面隨意批評和談論“這孩子就是膽小,沒出息”。成人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其實,孩子能聽懂談話中的情緒,隨意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面對害羞膽怯的孩子,父母需要耐心陪伴、鼓勵。
2、愛搞惡作劇
假如你的孩子在你的床上撒下很多鹽,或將一些毛毛蟲放到你的枕巾上等等。面對這些惡作劇,家長無需責備,這說明孩子很可能智商較高。調查顯示,愛搞惡作劇的孩子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日后發展得好的可能性更大。
孩子搞惡作劇并非什么都不用想,他需要動腦筋“設計”出一整個方案來,這程度絕不遜于做家庭作業。這對孩子的大腦發展來說無疑是好的。惡作劇也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因為這些行為就是孩子超越了父母所界定的范圍去做的,而這些便是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3、裝作沒有聽到家長說話
家長要盡量克制自己時時想提醒孩子的沖動,靜靜觀察一段時間,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孩子有機會“自我管理”。如果你覺得已經到必須提醒的時候了,請注意不要遠距離跟孩子說話,走到孩子前面,看著他的眼睛,跟他說清楚你的要求,并等待孩子有語言和肢體的表示后結束,并不再重復。
4、待人彬彬有禮
熊孩子之所以讓人厭煩,恰恰因為不講規距、不懂禮貌,反觀懂禮貌的孩子往往會非常招人喜愛。面帶淺笑的孩子見到親友時能甜甜的“打招呼、說謝謝”,與人交談時加一個“請”字,輕而易舉的就能給人留下好印象。同時也是懂得感恩的直接體現。
5、喜歡與大人頂嘴
在一般情況下,孩子長到3歲以后,心智的發育會慢慢變得成熟。這時,他們的內心有了自己的想法,面對父母的批評和教育,容易產生不服氣的心理,甚至與父母頂嘴。
拋開原則上的問題,從某種角度來說,孩子能與大人頂嘴,是一個好現象。他能夠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通過語言快速地表達出來,說明他的大腦發育比較完善,并且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從另一方面來說,從小就會與父母頂嘴的孩子,也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