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讀不懂題目一般都是孩子理解能力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孩子讀題不認真,再或者是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好所導致的。面對孩子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家長不僅僅要要求孩子的基礎還要培養孩子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下面我們詳細來看一看孩子讀不懂題目意思怎么辦的方案吧。
孩子讀不懂題目意思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孩子讀不懂題目意思,那可能是理解能力的問題,能夠理解題目的含義,那就能正確看懂,這也與孩子的知識水平有關,一道小學數學題目,讓小孩子來做,他看不懂,但讓中孩子來做,簡直是小意思,這就是小孩子和中孩子的知識水平差異較大。
2、多形象展示法豐富詞匯,提問法理解運用詞匯
小學一至三年級是孩子積累詞匯的最佳時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相比其他年齡段的孩子,更愿意探索新詞使用新詞。 所以家長可以把握這個時機,對孩子的詞匯進行培養,從而豐富他們的詞匯量。
但因為這一齡段的孩子,思考更偏向于具體形象思維,一些找不到具體的事物形象作為直接依據的詞,學起來對他們來說并不是易事。比如:孩子沒有見過花生的話,他們是很難在腦海中有具體的形象的,自然也就不能理解。
這時候,家長就不要光是教孩子干巴巴的詞匯了,還可以運用多形象展示法來豐富詞匯。 出示一些實物、圖片、演示、動作、表情等,幫助他們將抽象的詞匯具象化。
另外,單單幫助孩子豐富詞匯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融合運用,用的多了自然熟能生巧,也就能深入的理解字詞了。
家長可以經常以提問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理解運用。
比如,出門散步時,路上看到了花,可以問孩子“你看到了什么顏色的花”黃的、紅的……如果用其他方式表達它的顏色呢?有紅紅的花,有五顏六色的花等。
當孩子運用達到了一定水平,還可以帶著他們把已經掌握的詞匯,拆分開重新組成新詞。比如我們想到春,能想到春天,還能想到什么呢?
3、要培養孩子全面觀察問題的習慣
要想解決孩子讀不懂題目意思的問題,題目還需要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低年級題目大多都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孩子面前的,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孩子的審題的能力,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培養孩子審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孩子的審題能力。
觀察要有針對性。盡量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慢慢的,孩子就能學會從教學的角度來觀察畫面,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觀察要聯系孩子的生活經驗。
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里,生活經驗是孩子學習的重要資源,孩子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經驗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