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大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活潑開朗,招人喜歡,不過孩子的性格必然是不同的。對于一些不愛說話的孩子也不用太過擔憂和貶低,只要找到原因慢慢引導即可。一定要重視起來,不斷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讓他敢于與人溝通。那么孩子為什么不愛說話呢?
孩子為什么不愛說話
1、性格因素
有些孩子不愛說話是因為他本身性格內向、自卑,和人交流時容易緊張、焦慮,尤其是人多的時候就會引發孩子煩躁、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因此就很容易變得不喜歡說話,不愛與人交流。
2、環境因素
當孩子周圍的人交流時方言或普通話等交錯使用,就會導致孩子無所適從,不知從何處學起,如何溝通,所以孩子就無法融入進去。長期下來,孩子就會變得只傾聽別人說話,自己不愛表達的習慣。
3、父母因素
有些家庭中的父母平時對孩子太過于嚴厲,并且長時間的在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這樣就會導致孩子處于一個非常孤獨的環境當中。同時,孩子又沒有一些朋友可以傾訴,所以就會使他的性格變得內向,從而造成孩子不愛說話的現象。
4、沒有經常鼓勵孩子
孩子的自信,一方面來自于做事成功后的自我肯定,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父母的鼓勵。有些“刀子嘴”家長,明明心里是想稱贊孩子的,話到嘴邊卻變成了“你這次是走運了才考第一名,下次不一定會考成什么樣子”,這些話會帶給孩子負面暗示,讓他認為自己就是別人差,再怎么努力也不行,形成自卑內向的性格。
5、沒有給孩子表達的空間
太勤快的媽媽,養出的孩子大都是懶惰的;太能說會道的媽媽,養出的孩子大多是個“悶葫蘆”。這是因為家長做的太多,把孩子的那一份也做了,孩子就會變得依賴父母,缺乏自我思想和獨立意識。
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而生,那就是母愛。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媽媽別總想著事事包辦,那樣只會養出一個依賴性強的“巨嬰”。多給孩子一個表達自我的空間,鼓勵他多和同齡人說話,培養起自信心。
孩子不愛說話怎么開導
1、鼓勵孩子與他人交往
如果孩子每次和別人接觸時都很膽小,父母就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批評或責罵孩子,更不要說讓孩子難堪了。父母應該從內心鼓勵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與他人交談的快樂,慢慢改變自己,改變這個性格。
2、耐心傾聽孩子的講述
孩子在和父母交流時,我們應該放下手頭的事情,對孩子的表達表示重視和尊重,讓孩子體會到我們在認真聆聽的態度,讓孩子知道自己說話有人會很樂意傾聽。最重要的還是家長要用心跟孩子交流,讓他把家人當作朋友,否則總有距離他就不愿意與大家交流。
3、多帶孩子看看外面的風景
有些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自己沒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想要分享,面對他人時覺得自己是無趣的,當孩子自己有了這種想法,那他自然就不愿和別人交流了。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風景,多看看外面的人群,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
4、讓孩子自己說
當有人問孩子問題時,不要因為孩子不喜歡說話就代替孩子說,更不要抱怨孩子膽子小、不敢說話。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去回答別人的問題,哪怕說錯了也沒關系,你可以告訴孩子正確說法,再讓孩子自己說出來。給予鼓勵和表揚,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變得開朗。
5、做好長期準備
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媽媽要做好長期準備。對孩子說話能力的培養要堅持不懈,不要期望在短時期內就讓孩子改變,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培養孩子。例如周末的時候,媽媽可以帶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不斷地創造機會讓孩子表現自己。
如何讓孩子的性格更加開朗
讓孩子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孩子的業余時刻,家長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如野餐聚會、田間燒烤、果園勞動等。豐富孩子的業余生活,孩子在體驗快樂的同時,要有勞動的付出,身體得到鍛煉,心靈得到啟迪。
讓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不要有太多的約束。尤其是周六日要給予孩子多余的時間,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報滿興趣班,讓他各種學,各種抱怨。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能感受到快樂和日子的美好,自然性格也非常好。
培養孩子愛運動的好習慣:運動不僅強身健體,而且能使身心得到放松,尤其是能喚醒身體里快樂的細胞。所以家長可以培養孩子愛運動的好習慣,像打籃球、打乒乓球、游泳、跑步、騎單車等都是非常好的運動項目,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也需要運動來祝他一臂之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