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12歲是孩子生活心理轉變比較大的一年,因此,如果孩子有不好的生活習慣家長一定要12歲的時候幫助孩子改正。今天就拿12歲孩子懶惰為例,我們來說一說12歲孩子懶惰家長應該怎么辦吧。
12歲孩子懶惰家長應該怎么辦
1、要讓孩子適當承擔家庭勞動。
比如吃飯之前擺擺碗筷,地板臟了掃掃地,等等類似的小家務。要讓他明白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他也是有責任的,也應該盡好自己的本分。如此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2、向孩子呈現懶惰的不良結果。
要讓孩子改變懶惰的壞習慣,就要抓住孩子的心理。遇到孩子出現懶惰這個問題,家長不能憑借主觀意識判斷孩子變懶了,而是要從孩子的內心變化出發去分析孩子懶惰的原因。比如孩子懶得洗澡、懶得洗頭、懶得刷牙,都是有原因的。
所以,家長要向孩子說明懶惰所會導致的后果,比如告訴孩子不洗澡身體會癢癢,會被人嫌棄,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懶惰行為將會產生不良的后果,孩子就會自覺變得積極,會主動克服自己的懶惰行為,這樣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如果家長沒有把不良結果告訴孩子,孩子就不會有這方面的意識,自然不會重視。
3、家長應該起到榜樣的作用。
作為家長,如果想讓孩子克服懶惰情緒首先家長應該學會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們有自己的小伙伴。它們相互模仿,相互比較,相互促進。
特別是家長在孩子的面前更是出現的時間是最長的,如果家長懶惰那孩子一定是效仿的,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克服懶惰的情緒首先應該學會以身作則,這樣可以鼓勵孩子主動改正,家長首先要做到影響孩子的作用。
4、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制定計劃。
很多孩子之所以沒有自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沒有計劃。當孩子沒有計劃,家長就要幫孩子制定一個計劃。就拿暑假來說,你想要讓孩子學習,這本身很好,但是不能告訴孩子,這個暑假你一定要寫完暑假作業還要再學基本書。
正確的做法是把讀書計劃給量化,比如規定一周之內學完一本書,每天花費幾個小時,學多少頁,這都是需要量化。一旦家長給孩子制定了計劃,那么孩子按照這個計劃執行,只要時間夠長,孩子自律能力自然會上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