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孩子做事總是沒有自信心,有時候甚至還會有怯懦的表現。其實這都是孩子沒有安全感導致的。我們肯定看不的孩子這個樣子,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盡可能的培養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么怎樣讓孩子有安全感呢?
怎樣讓孩子有安全感
1、要求父母一定要充分而有效的家庭陪伴
現在有很多“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將孩子托付給保姆或是長輩照顧,自己則因為工作應酬而很少陪伴孩子,孩子難得與父母見上一面。
而對于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了。
2、鼓勵孩子獨立,接納孩子的個性
給你的孩子一個選擇;不要問太多問題;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體驗各種問題帶來的掙扎,從自己的錯誤中成長。
3、處理好孩子的分離焦慮
不良的告別方式將延長孩子的分離焦慮期,形成不安全感。比如說,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見自己走而哭,就趁孩子不注意,偷偷的溜走。或者,騙孩子說,去買糖,一會就回來。結果,天黑了,還沒有到家,到家了,也沒有糖。
這些行為,會延長孩子的分離焦慮,沒有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媽媽什么時候會消失。
有一位母親,每次離開時都偷偷地跑掉,結果孩子到了6周歲半時,仍然不能正常和母親告別,后來因為一些刺激性事件,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
所以說,媽媽不要害怕孩子哭,平和地告訴孩子,你要去哪里,什么時候回來。媽媽不斷地離開,出現,再離開,再出現,通過這樣反復累積,會幫助孩子認識到,分離只是暫時的,媽媽一定會再回來的。
孩子有安全感的表現
1、孩子可以與他人和睦相處
孩子能夠以更平和自然的方式與其他孩子相處,不會因為有其他孩子的存在而感到焦慮和擔心。
此外,孩子的分享、給予、接受等符合其年齡特征的行為,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體現。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社會特征,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發展規律。
2、遇到問題,會像父母求助
身邊很多人都在抱怨,覺得和孩子的距離很遠,就連正常的對話和溝通,都是一種奢望。說到底,還是因為孩子在父母這里得不到想要關注和答案,所以失去了溝通的欲望。
可若是孩子遇到問題,最先想到的是父母,那說明他內心的安全感滿滿。孩子很清楚,不管遇到怎樣的難題,父母都會在他的身后,給他想要的一切。
3、孩子可以大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一種孩子的執行能力非常的強,對于自己想去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父母不讓做也要偷偷的私下去做,這類孩子可以說是性格好強。對于家長所做的一些事情不合理,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惜和父母鬧別扭,也要堅持自己的意見。
對于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可以大膽的提出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根本不怕父母的懲罰。這樣的孩子往往安全感非常足,因為安全感非常足的孩子,能夠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會因為外界的壓力去低頭。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