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天底下沒有不疼愛子女的父母,但如果把愛他們只是看成給他們提供豐厚的物質財富這明顯是狹隘的想法,教育孩子是在方方面面的,作為家長真不應該偷懶,那么,作為家長怎樣提高孩子的素質教育呢?
怎樣提高孩子的素質教育
在小學階段,孩子開始嘗識自主的與同學交流,但由于心智正處于由模糊向清晰的意識轉變,常常會產生自我矛盾的錯誤意識,會在迷茫、不自覺中對自己心靈進行傷害。
一旦孩子有了正確的自我認識,就會自信,減少自我傷害,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識,了解自己,克服自我緊張,完善自我,培養自信將為孩子的未來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了解父母,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在9——12歲期間,孩子自我意識增強,心理意識開始產生獨立,與父母交流逐漸減少。
該階段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萌芽期,也是父母與孩子產生矛盾的初期,同時也是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觀的最佳時期。是了解父母,認可父母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家庭逆反心理的關鍵。
認識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機構里,主宰孩子的是老師,孩子與老師的關系是最直接影響孩子對學習好壞的外因,孩子對老師的認知程度越高孩子越喜愛學習,反之就會出現偏課或厭學。
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老師,學會與老師和諧相處,如何適應老師,適應機構是促進孩子學習,預防孩子與老師發生問題,避免孩子在機構發生心靈傷害最有效的辦法。
孩子的素質教育怎么做
1、父母們以身作則,不要言行不一
父母是孩子小時候的模仿和學習的對象,父母好的行為會對孩子有良好的熏陶作用,不知不覺中就能培養出孩子良好的素質和行為。
因此,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用來規范和約束孩子的,父母也同樣需要遵守自己說過的話,不要出現言行不一的雙標行為,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良好的形象。
2、教會孩子換位思考,不固執己見
在素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這其中的關鍵點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同理心能夠讓孩子確切的了解別人的處境,共情能力能夠讓孩子理解別人的感受。
當孩子學會了換位思考,就會用不同的角度來衡量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而不會為了實現自己想要的而做出一些傷害或者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情,做事更有自我約束力和規范力。
3、行動落到實處,不要停留在口頭
對于孩子的教育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落實到實際中去,讓孩子親身體會一下到底要怎么做,這樣才能獲得更加明確的方向,而不是停留在模糊的概念上。
所以,家長們不要錯過每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要帶著孩子從實際的行動出發,教孩子如何去尊重別人,如何的禮讓別人,如何如幫助和理解別人的想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