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說實在的,孩子上二年級上課不遵守紀律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二年級的孩子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上。但是孩子上課不遵守紀律是值得家長們重視的問題,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否則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課堂學習效率。
孩子上二年級上課不遵守紀律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專注度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比如夾豆子的游戲,在規定時間內誰用筷子夾的豆子多誰就贏。比賽過程中不可以說話,說話就淘汰出局。
還可以進行繪畫、手工制作,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目的就是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可以從一開始的十分鐘慢慢延長,循序漸進。
2.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家長首先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對老師說長道短,當發現孩子對老師有意見時,要及時跟老師溝通,相互配合,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還可以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中的歷史故事《程門立雪》,教給孩子尊師重道的道理,以委婉的方式消除孩子對老師的不滿情緒。
3.家長糾正自己的觀念
家長要避免對孩子過于溺愛,糾正自己的觀念。跟孩子明確界限,什么是允許的、可以接受的行為,什么是不允許的,不可以做的行為。對孩子嚴格要求。
可以通過互換角色來教育孩子,讓孩子當老師,家長當學生,模擬上課,家長在上課時突然說話,或去干別的事,看孩子是什么態度。然后再予以教育,讓他站在老師的立場考慮老師的感受。
4.讓孩子知曉變通,執行規則會更有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應有過分的局限,要讓孩子知曉變通。我們在開始教導孩子堅持原則的同時,還要幫他設立合理的規則,并幫助他理解與把握規則與變通的界限,但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需要一種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經過長期、反復的實踐聯系,因此需要保證教育的持之以恒,需要老師、家很臟做深入細致且耐心的工作。
孩子上二年級上課不遵守紀律的原因
1.對學習不感興趣
興趣也是一種學習動力,當孩子對某個學科不感興趣時,自制力偏弱的學生會出現亂說亂動、走神,不注意聽講的現象。還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差,自我放棄,也會有違紀行為。
2.沒有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些孩子在入學前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家長過度寵愛孩子,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玩具隨便丟,東西隨便放,要什么就給什么,無底線滿足孩子,致使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上學后也任性,不遵守紀律,再加上自控能力較低,上課就比較隨便。
3.孩子頭腦中沒有良好的規則意識
孩子頭腦中沒建立起規則意識,或是規則意識淡漠,他們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行為多源于情緒或興趣沖動,不考慮行為后果,想法天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