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父母都發現一個這樣的現象:孩子小小年紀但是行動力低,執行力低,做事態度懶散沒有動力。家長也是使勁渾身解數,嘗試各種辦法但是都沒有奏效,到底孩子態度懶散怎么辦呢?
孩子態度懶散怎么辦
1.為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應該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我們在對孩子做要求的時候,首先我們自己就應該做到,你希望孩子能夠養成的品質,自身就應該擁有。
想要孩子勤奮,首先我們自己就不應該是一個懶惰的人,否則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還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人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尤其如此。
2.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
要幫助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樣不僅讓孩子生活的更加規律,而且對孩子的健康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非常大的好處。
特別是上學以后,要給孩子留出適當運動和早餐的時間,只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才能讓孩子保持精力充沛,也不會因為“累”而變得越來越懶。
3.教會孩子在行為上如何去做
教的時候,心情要平和,要有耐心,面對孩子的懶惰,家長不要抱怨,不要有情緒,因為孩子今天的懶惰都是自己造成的,但是自己又難以面對,難以面對自己教育的失誤時就會自責,自責以后就會遷怒于孩子。
4.給孩子一點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要給孩子多留出一點時間,多一些耐心和理解。適當的催促和引導可以給孩子動力,但要注意過猶不及的道理。多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許你會發現,有些時候孩子并不是懶,而只是需要我們給他一點適應的時間罷了。
為什么孩子態度懶散
1.過多的無效催促,讓孩子免疫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緊迫感、動作變快,所以不停地催促孩子,可孩子的生理特點讓他們根本無法像做到成人那樣的立竿見影,甚至有的時候,孩子還不理解什么是父母口中的快。
當催促變得多了,很多時候不僅不會達到目的,反而容易“用力過猛”,讓孩子退縮,最終干脆免疫,到后來你的催促根本就不再管用,孩子也就成了父母口中的“懶”了。
2.孩子模仿父母的懶散個人行為
孩子很擅于效仿,并且很常效仿父母的個人行為,而父母或別的家庭主要成員的懶散則是孩子懶散的另一個緣故。有一些成人常常在家里請他人為她們做她們能做的事。有一些成人埋怨辛勤工作或體力勞動,孩子見到后就會多方面效仿,這也會造成懶散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
3.父母的嬌慣
有的孩子不想做體力勞動,有的則不想去想,這也是父母嬌慣所產生的。有的父母太過嬌慣孩子,擔憂自身的孩子做體力勞動不太好或自身忽略體力勞動,不許孩子還有機會從業體力勞動;
有的父母為孩子考慮到過多,擔憂孩子過多動腦會危害發展,不許孩子有自身獨立思考的機遇。那樣,孩子們就會漸漸地越來越懶散,不愿做一切事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