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我們家長用自己權威的視角去判斷孩子的同時,其實是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家長總是否認或者打壓孩子的情緒,慢慢地,孩子就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的心聲,時間一長,孩子淤積的情緒就會通過極端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是非常不好的。
孩子的情緒管理心得
1.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能夠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要在日常中教會孩子認識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
只有孩子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才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2.不做情緒綁架
我們有時會跟孩子說“你那樣做,老師會很生氣”“這樣做,媽媽不喜歡”。而這些都是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
總這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
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他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3.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他們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
4.隔離
當我們和孩子,或者是愛人有沖突,并且對方都很激動的時候,為了避免情緒爆發、沖突升級,我們可以給各自一個獨處的機會。
時間需要長一點,比如半個小時左右。在這個期間,我們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下整理自己的思緒,以免一直處于混亂之中。
5.記錄感受
很多人覺得脾氣是無法改變的,但其實是可以控制的。覺察是管理和調整情緒的開始,而記錄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覺察的方式,它也是一個可以讓情緒“看得見”的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