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于孩子來說,他說謊的動機可能是討別人關心,也可能是夸耀自己裝派頭,更可能是自我保護。
一、規避懲罰
孩子們到了一年級,比起學齡前兒童,他們有了更具體的自我概念,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并且會比較客觀描述自己的優缺點。從學齡前到了一年級,處于一個自尊水平相對下降的時期。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老師等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真正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有巨大差異時,可能他就會有焦慮感。孩子為了減輕這種不適感,就會用說謊來掩蓋真相。
比如,孩子本來沒有完成作業,但是謊稱作業完成了,只是作業本丟了。這個時候,根據以往的經驗與認知,孩子覺得,在老師和家長眼里,沒有完成作業這件事很嚴重。如果承認自己沒有完成作業,老師、家長會懲罰自己,或者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而孩子的內心其實反抗這樣的“標簽”。為此,為了取悅父母、老師,規避懲罰,孩子會說謊。
二、取悅他人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和聯結。孩子有時候會通過取悅他人,博得更多的關注與愛。
比如,有的孩子上課時沒有認真聽講,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其實無法作答。但是,他會濫竽充數,也舉手回答問題。當被老師叫到時,卻又答不上來。這時候,在孩子心中,能舉手的孩子都會得到老師的重視和認可,他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另一方面,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他的認知水平還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時候,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說話。因為,他對某些事物判斷、及理解有偏差。比如,孩子說某個地方有恐龍。
最近在讀《警犬漢克》這一套書,書中的主人公漢克,像極了孩子們,他經常會夸大事實,或者扭曲事實。比如他會對著飛機狂吠,并且告訴同伴卓沃爾,他打敗了銀色大鳥。這個時候,漢克的說謊,是“無意說謊”,是由于其理解能力的限制而引起的說謊。一個一年級的孩子由于思維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對家長和老師如果提出的問題有理解偏差,會出現被動說謊情況。
但是,太多時候,漢克會扭曲事實。比如某次因牧場主誤會它偷吃了雞,將雞頭掛在它脖子里,它離開牧場,加入郊狼隊伍,在郊狼鼓動下一起偷襲牧場,在偷襲現場轉而攻擊郊狼。后來,漢克是怎么解釋這件事呢?他說,為了查明牧場謀殺案,我冒著生命危險,作為間諜加入了郊狼組織。
是不是像極了我們的孩子?
當然,還有的孩子說謊是“言傳身教”而來的,還有的孩子說謊是迫于特別糟糕的養育環境壓力。
面對“說謊”的孩子,我們怎么辦?
一、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老師和家長給于孩子無條件的愛,培養孩子的自主感,能力感,安全感,這是一個人發展的金字塔的底。
幫助孩子客觀認識自己。不要過于關注或者強調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特長或者成就,避免建立特定的自信。要幫助孩子建立全面的自信,這樣的話,當孩子在完成某個任務失敗的時候,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能力上,這樣孩子的自信心是可以遷移的。
二、避免貼標簽
不要簡單用“好孩子”“壞孩子”貼標簽來定義孩子。孩子在這個階段對重要他人(比如父母、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很敏感。他們會盡量去做那些“好孩子”會做的事情,去獲得父母、老師的夸獎,獲得自豪感。如果做了“壞孩子”才做的事情,他們為了避免重要他人的失望,可能就會“說謊。”
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落在行為上,盡量不要落在價值上。評價孩子要對事不對人。自尊是和評價息息相關的,且伴隨著評價而來的情感體驗,將來的行為和長期適應性。
三、切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每個謊言背后都是真實的訴求。家長和老師要看到這些訴求,真正幫助孩子解決這些訴求才是真的幫助孩子解決說謊的問題。
比如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可能是忘記寫了,也能是不會寫,或者是由于拖延沒有完成。
對于忘記寫作業的問題,如果是經常出現,找到根源,是孩子沒有將待完成作業記錄完整,還是沒有做記錄。教會孩子清單式筆記法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了;如果孩子因不會寫而沒有完成作業,教會孩子解題方法,學習策略,思考路徑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如果孩子拖拉而沒有完成作業,教會孩子時間管理方法比較實用。
總之,面對問題,認真尋找原因,家長和老師互相配合。愛和信任是孩子成長的鎧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