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高考近在眼前,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最近變得很煩躁,一方面害怕中高考的來臨,另一方面又盼著高考趕快來,越是到了關鍵時刻,越是不想學習,甚至出現了逃避的情緒,那么,當孩子不想高考了該怎么辦?
孩子不想高考了怎么辦:
(1)不說教,做一個傾聽者
最好的辦法是利用親子間的有效溝通來進行心理疏導。溝通時,家長不要長時間的嘮叨,因為在備考階段家長很容易把自己的緊張情緒通過嘮叨來集中在孩子身上,溝通變成說教,效果很不明顯,反而背道而馳。
(2)不嘮叨,營造溫馨的環境
學生在臨考前,最不愛聽到的話是家長每天詢問“復習得怎么樣啦”。他們沒法回答您,而且沒有人是復習完了才去參加考試的。所以作為家長,能做的就是安下心來,給孩子營造溫馨的學習和復習環境,使他能保持一個穩定的學習心態。
(3)不心急,讓孩子降低期待
當孩子為成績擔心時,家長要讓孩子降低自己的期待。根據成績,幫助孩子確定自己的平均水平,并且在此基礎上,浮動大約5%~10%,分數越高,浮動的比例可以適當降低,以此作為自己的高考目標。有挑戰性而且通過一定努力能實現的目標,比太難或太易的目標,更能激發學習的動機和提高信心。而如果期望值定得過高達不到,會使孩子情緒低落,產生挫折感,失去信心。
孩子不想高考的原因有哪些:
(1)假想悲觀的預期
許多學生對中高考有一些想法,認為如果考不好會有多么不好的后果。覺得自己的基礎差,腦袋笨,即使已經很刻苦,也無法有很大的突破,所以便放棄了。
(2)真實的學業水平與理想目標之間的壓力
面對中高考等一些重要場面時,越是懂事的孩子可能壓力越大,甚至有些失去了自我。孩子有如此的表現,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他自己對于結果的期待和要求。孩子希望考到最理想的學校;他難以接受最后的結果低于自己真正的水平……往往這些才是考生壓力大的主要原因。
(3) 來自家長的壓力
孩子內心里會更多地認為中高考是為了實現他人的期望,是為了家長,而非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非常容易出現認同偏差,從而出現狀態不佳和負面情感爆發的現象。根本原因還在于孩子并沒有把家長給予的期望科學地內化到自己的學習目標當中。這既表明了孩子缺乏有效的目標設定方法,也體現了家長與孩子之前的溝通不到位。
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長不要總說學習多么輕松,自己工作有多么多么的累,其實父母孩子都是平等的,因此當孩子在學習上出現消極情緒時,父母應該積極溝通,進行安撫,共同解決問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