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軟和硬從客觀角度看,都不是正確解決孩子問題的好方法,即使有效也是表面的、暫時性的,對于孩子問題的根源上沒有觸及。
吃軟不吃硬的小孩子怎么管教呢?
在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上,最常見的誤區是以孩子為中心或以家長為中心,這兩個中心在一個家庭中時常轉化,常常處在兩個極端上,表現出的特征為:依你的與聽我的。
當孩子較小時,常常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為特點,孩子的意志占主導,家長處于完全順從、滿足、遷就狀態,以孩子為中心。孩子要怎樣就怎樣,從不想想結果,把孩子當成個玩具或愛的對象,百依百順。孩子要吃零食,行,媽媽給你買!孩子要邊玩邊吃,行,媽媽跟在屁股后喂!孩子不愿去幼兒園,行,媽媽在家陪你!孩子一有點不高興、不滿意,立刻妥協,結果,孩子養成了任性的特點。隨著孩子慢慢成長,當有一天,孩子真的激怒了家長,家長又一反常態,硬要孩子低頭不可。我是你老子,我還治不了你!這么小就不聽話,長大還了得?!這時父母又往往失去從孩子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打罵相加。或者是當希望孩子按自己的理解發展時,以家長為中心的特點又會在一些方面表現出來,這時家長的意志占主導位置:你應當學這個,不應當玩那個,你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往往導致孩子產生反抗心理。
家長應當明白,孩子任性也好、反抗也好,原因應當從自己的教育方式中去尋找,要從以孩子為中心和以家長為中心這兩個中心中走出來,改變成以孩子健康理想發展為中心,并用這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的行為,促進孩子理想發展。
隨著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也應該適當的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孩子的思維漸漸成熟,對于一些問題,他們有了自己想法,家長就應該學會聆聽,不要著急幫孩子做選擇,可以適當的給一些建議,不要害怕孩子走彎路,如果孩子不去犯錯,那么家長就永遠不會知道他為什么會犯錯,也就不會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要注重關愛孩子,從曰常的生活中找出他的優點和不足,時長鼓勵,肯定他的優點和長處,但在嚴厲管教下注重多關心和受護他們,充分給他一定的思考空間,不能把自已想法強加給孩子,隨著歲月的流逝,年紀的增長,他會逐步成熟,健康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