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爭強好勝其實是自我意識萌發的表現,這個時候的孩子急切的想要表現自己。作為家長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對于孩子適當的表現給予鼓勵贊揚,當然過分的行為也需要家長引導教育!
孩子爭強好勝怎么引導
1、家長樹立良好榜樣。
家長對待孩子的心態一定要平和,因為家長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對待工作和家庭的事情,不要患得患失,保持一份良好心態,才能讓孩子學會寵辱不驚。
2、享受過程而非結果。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坦然去面對競爭,當然,在競爭中取勝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不要讓孩子過于看重結果。
3、引導孩子學會贊美。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贊美,學會如何欣賞他人的長處,當孩子看到自己不具備他人的長處,才能更好的學習,才能把這種競爭意識用在刀刃上。
4、不去做橫向的比較。
家長應該對孩子要有耐性,尤其是在孩子犯錯誤或者出現成績落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孩子隨便和其他人比較,會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
孩子好勝心重究竟是好是壞
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好勝心也一樣,如果一個孩子有過度的好勝心就會阻礙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因為過多的好勝心,會產生一種非要得第一的想法,就會表現出逞強好斗,不達目的不罷休,這樣也會給其他孩子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導致沒有朋友。
而太過爭強好勝的孩子,慢慢的就會失去寬容心,任何事情只講勝負,不懂得寬容別人,尊重別人,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十分的急功近利。
家長面對孩子不肯“承認失敗”時,應該怎么做?
1、降低失敗的沮喪感:孩子失敗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失敗并不可怕,每個人都會遇到。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陪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讓孩子從失敗中學習。
2、注重挫折教育:平時,家長可以故意給孩子設置一些小障礙,讓孩子在挑戰中學會面對失敗。比如,和孩子玩棋類游戲時,可以故意讓孩子贏幾局,再輸幾局,讓孩子體驗輸贏的感覺。這樣,孩子就能逐漸學會坦然面對失敗了。
3、幫助建立準確的自我評價: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不要讓孩子因為一次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可以告訴孩子:“你這次沒做好,不代表你永遠都做不好。只要你努力,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