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
常常聽見很多家長抱怨:這孩子做什么都好,就是做事特別慢,總是最后一刻把作業寫完,最后一個把飯吃完,最后一個起床,做事拖拉,一身懶散樣,那么,怎么樣讓孩子改掉懶和拖拉?
怎么樣讓孩子改掉懶和拖拉?
一、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的目的有兩個:1、做事是要花“時間”的,而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2、常做的事情一般要花多少時間。比如今天語文作業花了多少分鐘,10分鐘可以寫幾個字,走路到學校要幾分鐘等等。
二、教孩子做計劃
們要開始教孩子做時間計劃表,大致的規劃什么時間起床,回家后做作業多長時間休息,幾點睡覺。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給孩子安排,讓孩子自由安排,逐步適應,執行一段時間后,要根據情況隨時做調整。
03-22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做事情總是喜歡拖拉磨蹭,本來十分鐘可以完成的事情,有的孩子卻用了幫個小時才完成,習慣對于小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很多家長也想從小把孩子的習慣培養起來,那么,怎么樣改掉孩子拖拉磨蹭的毛病?
怎么樣改掉孩子拖拉磨蹭的毛病
1、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
學生做作業慢,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因此,培養時間意識對寫作業慢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要讓學生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使孩子明確做事拖拉是有誤終生的壞習慣,做事拖拉會浪費許多時間。
2、多一些鼓勵和獎賞
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要想讓孩子寫作業時不再那么慢,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是必須的。當他達到了我們的要求時,可以適當給予一些獎勵。
03-22 閱讀全文>
讓孩子完全不玩手機也是不現實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追求的目標,或者偶像榜樣,那樣學習就會有動力,有了內驅力玩手機的時間肯定就減少了。
怎么樣才能讓孩子不玩手機
首先,以身作則
莫說孩子離不開手機,看看大人有幾個能離開手機的,丟了手機跟丟了魂一樣的。想要孩子不看手機,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樣,以身作則才能對孩子更有說服力。
其次,轉移孩子注意力
很多小孩已經習慣了電子產品,大人也樂得清閑,等到發現孩子視力模糊,眼睛疲勞的時候再想辦法補救就有點晚了。所以在孩子想看手機的時候,大人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帶孩子玩游戲,講故事,或者玩一些益智玩具陪孩子玩。
02-11 閱讀全文>
孩子缺乏安全感是非常常見的事,同樣,怎么樣讓孩子有安全感也是很多家長普遍都會有的疑問。畢竟很多家長也是第一次教育孩子,沒有經驗,很難找到真正可以提高孩子安全感的實用的方法。那么今天我就一過來人的身份來分享一下我總結的經驗吧。
怎么樣讓孩子有安全感
父母要做到充滿親情的高質量陪伴。
現在太多“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將孩子托付給保姆或長輩照顧,自己則因為工作應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難得與父母見上一面。而對于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
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就無從建立了。
如果沒有重要事情,建議父母多跟孩子一起吃飯的,多陪伴孩子,那怕每天只能抽10分鐘來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一起時,不要分心、不要覺得這是無聊的游戲、不要表現出不耐煩。
07-23 閱讀全文>
說到粗心馬虎,就會立刻聯想到孩子的學習,很多孩子在做題的時候粗心,做完之后也不會去檢查,導致不該做錯的題都做錯了,那么怎么讓孩子改掉粗心馬虎的辦法有哪些呢?
怎么讓孩子改掉粗心馬虎的辦法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粗心馬虎原因
面對孩子的粗心問題,想要讓孩子改掉粗心馬虎,與其批評責罵,不如跟孩子一起分析其粗心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幫助孩子找到癥結所在。
比如孩子經常數學粗心做錯題,那么父母就需要與孩子一起認真分析做錯的原因,如果孩子是因為審題不仔細原因造成的,那么作為父母我們就要告訴孩子下次審題時慢點,必要時可以用筆圈圈畫畫,有意識的改進,從而克服孩子做數學題的粗心毛病。
不要讓粗心馬虎成為犯錯的借口
07-14 閱讀全文>
有些孩子有些孩子平時室外活動較少,生活散漫、做事拖拉養成了磨蹭的習慣;有些是孩子思維活動較緩慢,做事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快不起來。那么,怎么樣能把孩子磨蹭改掉?
怎么樣能把孩子磨蹭改掉?
1.讓溺愛靠邊站
很多爸媽們溺愛孩子成性,對孩子的壞毛病視而不見。爸媽們想要改掉孩子的壞毛病,那么就必須停止對孩子的溺愛,正視孩子的問題。
2.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有磨蹭的習慣
很多時候人們會無法識別自己的不良習慣。作為父母,一定要勇于指出孩子的不良習慣,讓孩子知道他們有磨蹭的習慣,而且還必須要讓孩子知道磨蹭不好。
03-22 閱讀全文>
感恩是一種可貴的人生態度,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前提。孩子是現代家庭的中心,父母要想讓孩子成長為有用的人才,就要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愛別人和尊重別人。怎么樣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懂得感恩?
怎么樣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懂得感恩?
01、讓孩子和你一起勞動
要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就得從娃娃抓起,首先別讓孩子的東西來得太容易。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由于家長的溺愛,造就成孩子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處處依賴別人。
不知道東西來之不易,也不知道珍惜,更談不上感恩回報生育、養育自己的父母,父母面對孩子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絕對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并且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要想有所收獲,就必須得先付出。
02、不要讓孩子死讀書
03-22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