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8
孩子不愛溝通,是不良溝通經(jīng)歷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好的溝通是從娃娃抓起的,越早重視效果越好。那么,長期與父母缺乏溝通的孩子怎么辦?
長期與父母缺乏溝通的孩子怎么辦?
1、不要有急躁情緒。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上過于急躁,總幻想通過一兩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為知心朋友,這是不太可能的。兩代人年齡差異很大,又成長在不同時代,理解需要有一個過程。如果只有急切的心情,缺少扎實的行動,那就可能在親子關系上長期吃著“夾生飯”。
2、掌握和孩子談判的技巧。
其實不論我們是否愿意承認,孩子天天都在和我們談判。從小的時候每天穿什么、吃什么,到大一些時孩子的房間要整齊到什么程度、是一下學到家就做作業(yè)還是吃完飯再做、要幫做哪些家務活兒、看多長時間的電視、是參加游泳還是籃球活動等。既然是天天要做的事,與其讓他自由發(fā)展,不如大人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04-01 閱讀全文>
青春期與孩子之間保持暢通的交流,最關鍵要做到兩點:一是平等,二是民主。要平視孩子,孩子渴望被需要、被關注,渴望成為家庭中真正的一員,不是被寵愛,而是真正擁有家庭事務的參與權,能夠獨立表達自己的想法。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要走入孩子的內(nèi)心。理解尊重孩子在青春期這個階段出現(xiàn)的任何癥狀。不用過來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行為的對錯。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尊重是交流的基礎。
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叛逆行為,父母要有包容之心。在這個特定時期,一些劇情是注定要上演的,不是父母教育的失敗,也不是孩子犯了萬惡不赦的錯,是孩子人生這條路上的必經(jīng)之道。
青春的叛逆,最無辜的是孩子,最該懂的是父母。孩子無辜是孩子沒經(jīng)歷過,父母最該懂是因為今天的孩子就是曾經(jīng)的自己。
怎么交流?從理解關心做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擺家長架子,不說教,言簡意賅點到為止。
03-03 閱讀全文>
長期被父母貶低的孩子缺乏法自信心,常常自我否定,而且心理會比較脆弱,承受能力差,做事情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會一輩子生長在陰影中。
長期被父母打壓的孩子會怎么樣
1、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如果父母經(jīng)常否定孩子,孩子可能會認為自己總是做錯事情,從而導致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下降。這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個人成長和職業(yè)發(fā)展。
2、情緒不穩(wěn)定:
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的否定而感到沮喪、焦慮或憤怒。這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情緒不穩(wěn)定,從而影響他們的行為和人際關系。
02-24 閱讀全文>
父母如果經(jīng)常吵架,對孩子影響可大啦,它能使孩子變得異常孤辟,也能使孩子變得善于爭斗,無理取鬧,不可理喻。
父母長期吵架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經(jīng)常吵架,會讓孩子由開始的恐懼,繼而悲傷,再而無奈,四而厭煩,從而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光輝形象,產(chǎn)生逆反心理。誰的話都不愿意聽,養(yǎng)成我行我素的不良行為。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的去呵護和照顧。父母親老是吵架,讓孩子失去家庭的溫暖,也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和管理,也許會沾上許多的惡習,為將來走向社會埋下隱患。
孩子的學習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父母老是吵架,讓孩子學習很難靜下心來,投入到學習中去,影響了學習成績,考不到好的學校,耽誤了一生的大好前途。
父母經(jīng)常吵架的害處還是在于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養(yǎng)成簡單粗暴、強詞奪理、遇事不讓人的扭曲心理,走向社會后,很難與人和睦相處,遭到孤立。
01-22 閱讀全文>
跟家里孩子溝通的最佳方式就是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去交流。特別是當孩子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時候,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相對都比較完善了,這時候?qū)ν庠诘囊恍┦鞘欠欠堑恼J識也比較清晰了,那么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把他們當成小孩子來看待的話,那很有可能就會產(chǎn)生一些年齡上的所謂代溝。所以我還是覺得父母要調(diào)整角色,以朋友的姿態(tài)來跟孩子溝通。
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最佳方法
1、蹲下來仔細聽孩子說話。家長想更有禮貌的聽孩子說話,應該蹲下來,仔細的看著寶寶,讓她說話,這樣孩子會更加帶勁了,她知道爸媽很在乎他了。
2、不管孩子跟你說什么,千萬別笑他。當孩子和家長說話時,即使孩子說的不合理,或者不搭調(diào),也不能笑話孩子,否則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夠好,有些自卑了。
3、家長要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想讓孩子喜歡和你交流,家長也應該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主動和孩子交流交流好玩的事情,讓孩子感到有興趣,這樣就能喜歡和爸爸媽媽說話了。
4、身體語言同樣重要,在親子交流時,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流,一些肢體的表現(xiàn)也是需要的,比如當孩子做事情很不錯,能主動疊衣服等,可以豎起大拇指來,這樣就能給孩子一些鼓勵,比說話還好用的。
12-31 閱讀全文>
孩子不愿和父母溝通主要是因為站位不同,思維不同,理念不同,所追求的目標也不同。和孩子存在著年代感有代溝。那么家長就需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懂得尊重理解,敞開心扉推心置腹的溝通與交流。得到孩子的信任理解,走進他的心里,朋友式的相處,才能心與心之間零距離的交流。
孩子不愿和父母溝通的原因
被評價
孩子以前對父母說話時,總是被評價,很多時候是負面評價,不容反駁的那種。本來孩子只陳述事實、表達自己的看法,沒想到父母一通評價,孩子心里堵的一塌糊,時間長了就不溝通了。
被命令
父母喜歡說:“你應該…”、“你不應該…”、“你必須…”、“你…”。孩子沒有尋求幫助和建議,父母自以為是的提供建議,并且用命令的口氣。大部分時候孩子只是敘述一件事的經(jīng)過,或者為了說話而說話,并沒有求建議。
12-16 閱讀全文>
如果你的孩子心理有了問題。千萬不要一味的罵他,首先你要從他的角度想問題,你也首先要肯定他的想法,先表揚他的優(yōu)點,讓他覺得你跟他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再慢慢的改變他的想法。
孩子心理有問題父母怎樣溝通
1、認真傾聽孩子的表述,并保持同理心
認真傾聽,并讓孩子明白自己已理解他們所說的話,已經(jīng)覺察到他們背后隱含的感受,使孩子感覺到被理解、被接納,從而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問題,并協(xié)助他們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基礎。
2、不包攬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愛干凈的父母通常會有不愛收拾的孩子;講究效率、做事麻利的父母通常會有拖沓、散漫的孩子
12-13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