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
孩子的行為能體現出孩子的教養,也能表明這個家庭教育是怎樣的。我們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孩子這也不是上規矩,而是幫助孩子以此養成良好的行為,需要家長正確引導,那么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呢?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
1、語言開始文明習慣的培養
一個孩子正是從“謝謝,請,對不起”等,這些不起眼的日常詞語開始他的語言成長之路。如果父母平日說話就是溫和有禮貌,再加上日后親子閱讀里多給孩子接觸詩歌、經典、文學作品等,那么這個孩子的語言修為一定不會差。
2、守時的觀念
養成好的習慣,如果做不到守時的話,將不利于好習慣的養成。比如:做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但偏偏沒有守時的觀念。本來約定今天的讀書時間是晚上8點到8點半,但到了晚上8點鐘,孩子因為了別的事情而拖延了,家長也沒有特別的要求。
08-31 閱讀全文>
家長一直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孩子6歲的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的最佳時期。而且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還是需要家長去進行培養,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呢?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
1、以身作則
孩子小的時候學習能力非常強,不管是好的行為還是壞的行為,他都會模仿。孩子可能不知道這種行為叫什么,但是他能根據大人的行為判斷出這種行為代表的意義。
因此,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要知道怎么樣才算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自身的行為習慣是好的,那么你的孩子就會通過觀察你的日常行為和習慣來學習。
2、參加家庭活動
11-01 閱讀全文>
說起自律,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孩子有好的習慣就不再擔心孩子的成績不好了,而且我們家長還能對孩子很放心,那么孩子怎樣養成良好的自律行為呢?
孩子怎樣養成良好的自律行為
1、充分鍛煉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通常不自律的孩子他之所以不自律,主要是因為他不想放棄他及時享受快樂的意愿。若是為了自律,而讓他放棄本可以現在享受的快樂他會感覺到莫大的痛苦,于是他便不會再進行自我約束了。
要適當的延遲滿足孩子愿望的時間,更不要讓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要注意培養孩子抵制誘惑和克制自己的能力。
2、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
09-05 閱讀全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向家長學習到的,或者父母培養的。如果父母有不好的學習習慣或者生活習慣,耳濡目染,就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做作業的習慣
家長要督促孩子及時認真地完成作業,檢查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有能力的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最重要的是做作業的態度,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去請教同學、老師。與其他同學討論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切記監督孩子不能抄襲作業。
2、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督促孩子及時地進行預習和復習。預習明天要學的內容會讓課堂更高效,迅速抓住重點。學完新課后,要及時進行復習,一個階段學習后要進行總復習。
11-28 閱讀全文>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變得任性不聽話,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這是因為他進入了青春期,會有叛逆心理和行為。此時家長的耐心說教會更有效果,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煩躁,和父母也會經常發生矛盾。
家長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為
1、認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謹慎回應。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應而又反悔,會讓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很惱火,更難信任家長。有些家長習慣性否定,再與孩子談判,使孩子一開始就與家長對立。正確的做法是先告訴孩子我要認真考慮一下,然后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回應。
2、重新認識孩子,了解他的世界。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啟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狀態和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持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狀態。
3、與孩子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若家長自己尋找的方法難與孩子達成共識,可試著與孩子商量對策。如孩子要和同學去較遠的地方,家長極易反射性回絕。若將自己所擔心的安全、健康等問題提出,讓孩子自己考慮讓家長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也會懂得為自己考慮。
4、像朋友那樣交談。家長在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為時,就像在跟與朋友說話一樣,想象自己當初也是經歷了青少年時期!再看一看現在的青少年是如何思考,并給他們多一點私人空間。對于處在青春叛逆時期的孩子,家長們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是可以緩解情況的。
05-29 閱讀全文>
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其實是家長培養出來的。往往因為家長之前用了不當的溝通方式,讓孩子關閉了跟父母溝通的渠道,所以父母親應先從自己身上做些調整,讓這個親子溝通渠道的大門再度敞開。那么,如何才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如何才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1、理解并尊重孩子
作為家長最關鍵的是要理解、尊重孩子,要能夠理解一個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的言行,不應以一個成人的標準來約束要求。只有理解尊重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有什么困惑、心事才愿意跟家長說,家長也才能及時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而孩子也才能夠樂于接受來自父母的幫助。
2、耐心傾聽
當家長耐心地傾聽,才能完整地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才有可能與孩子之間有良好暢通的溝通交流,才能有機會去引導幫助孩子。所以,能夠耐心地傾聽是家長做好與孩子溝通的基礎。
03-31 閱讀全文>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許會因為教育方式的不當,而導致孩子做出報復行為。其實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被傷害后就會進行反擊。但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們還是需要對其表示理解,進行溝通,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正向行為。
孩子有報復行為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1、積極暫停,等待平靜
當我們意識到,孩子這是因為我們的行為、語言產生了報復性的行為和語言的話,立即停止討論,告訴孩子,“媽媽很愛你,但媽媽現在心里特別生氣,需要到外面去平靜一會兒。”千萬不要什么都不講,說走就走,因為這樣孩子會以為媽媽不要他了,會失去安全感。
2、換位思考,學會寬容
家長要告訴孩子:在人際交往當中避免不了產生矛盾,那在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去過度的報復他人,要學會寬容謙讓,當自己不愉快或者受到挫折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將自己置身于對方的情景之下。這樣就可以理解對方的許多苦衷,才能夠理解他人,摒棄報復心理。
02-10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