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毫無緣由,或者一點點小事就對孩子大打出手。這樣的教育觀念,是需要杜絕的,因為在挨打后只記得身上的疼痛、以及帶來的恐懼,卻沒有實質性的解決好問題。而到底該不該打孩子,是需要家長們衡量的。
管教孩子到底該不該打
管教孩子時不該打,因為打孩子,或者用語言辱罵攻擊孩子,對孩子大吼大叫、冷言冷語的做法是完全無效甚至是反效的。這不僅無助于孩子認識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反而還會帶來諸多消極后果。
首先,逃避疼痛是人的本能,也許“揍一頓”確實能制止住孩子的某個不當行為,但孩子并不是因為認識到錯誤而改變。這會帶來的一個后果是,孩子為了逃避責罰,會想盡辦法隱瞞自己的行為。換句話說,孩子并不是真的改正了錯誤,他只是努力不再讓父母知道而已。
犯錯是孩子最好的成長機會,但如果父母只會打他,那就等于剝奪了孩子成長、反思的機會。但是不打孩子,不等于不管教孩子。對孩子表達尊重與和善,也不意味著要放縱他無法無天。保持冷靜和體貼,也能管教好孩子。
家長怎么管教好孩子
12-28 閱讀全文>
個人認為不應該打孩子。如果經常打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陰影,長時間會導致孩子心里畸形,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到底該不該打罵
1、能講道理盡量不要動手,都知道打不是目的,是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改正,能達到目的就不要動手;
2、不要在暴怒的時候動手,孩子犯錯時家長確實很上火,強烈的打罵會讓孩子留下很不好的陰影,而且那時出手不知輕重,容易受傷,長此以往孩子變得自卑、小心翼翼、討好別人,心理長期處于抑郁狀態;
3、不要再孩子的同學朋友前面責打孩子,這會讓孩子在朋友同學面前更顯自卑,導致極端情緒。
打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10-22 閱讀全文>
這的確是需要看情況,如果孩子不聽話,家長經常用打罵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時間久了,孩子對這種情況習以為常,這時候打罵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應正確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多與孩子溝通,從而給予慢慢開導和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去打孩子。
家長到底該不該打孩子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管教孩子的話: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愛是禍害。現在雖然打孩子的家長變少了,但是這種現象還存在。作為家長必須認識到以下幾點:
1、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義務。所以有“養不教父之過”之說,當然母親也不例外。
2、教育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應該選擇最優的教育方法。家長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的性格秉性比較了解。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高效、有益、沒有傷害的方法,促進其健康成長。
3、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認識到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現象,成長需要有試誤的過程。不要一看到孩子犯錯誤就火冒三丈。
08-16 閱讀全文>
教育孩子,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問題。我覺得問題不能絕對,絕對的打,或者絕對的不打,都是錯誤的觀念,而是盡量不打,特殊情況下,必須打。打,并非像有的人說的那樣,黔驢技窮,是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孩子犯錯的程度決定的。
正常情況下,不打。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避免不了的,人都是在犯錯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犯錯。有些時候,孩子的行為并非犯錯,有的家長就是因為不對眼,就覺得不好,那就更不對了。一定不能只從家長的角度、好惡出發,要站在孩子角度上去看待問題。
孩子不聽話,孩子胡鬧,孩子犯錯,家長生氣是難免的,但是,越是這種情況下,家長越要冷靜對待,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防止情緒失控。特別在因為其他事情,心情不好的時候,更要提醒自己。
遇到很生氣難以控制時,可以離開一會,或者做三次深呼吸,就可以緩解情緒,防止失控。要多跟孩子交流,進行親子溝通。同時,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自己首先做到。
比如,不讓孩子玩手機,家長就首先不玩手機。如果家長要求孩子不玩手機,而自己整天捧著手機玩個不休,孩子心里是不服氣的,也是不會聽家長話的。
特殊情況下,必須打。有人堅決反對打孩子,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人的天性是放縱的,不施以懲戒,是不會建立起規則意識的,所以的人都是這樣,孩子更是如此。那些說什么完全放飛孩子天性的人,是不懂教育的人,只會害了孩子。
05-23 閱讀全文>
現在智能手機的功能非常多,特別是有很多視頻、社交和游戲軟件,對很多自律性不強的學生來說,誘惑力非常大,容易分散學習精力,建議將孩子手機收起,只在規定時間內允許使用。
家長到底該不該沒收孩子手機
根據自己家孩子的脾氣秉性,以及手機對孩子的影響程度來決定。
如果孩子擁有一定的自制力,學習也很優異,手機沒有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反而孩子通過手機查閱到很多學習資料,這樣的話家長就沒有必要收走孩子的手機。
但如果孩子整天沉迷手機游戲,這樣的話家長就要控制孩子玩手機。如果是在十歲以前,家長強制性的收走手機。孩子雖然生氣,但是不至于會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
家長如何解決孩子迷戀手機問題
03-26 閱讀全文>
小孩才初中,配手機還是早了點。手機對于初中學生的影響,可以說是弊大于利。孩子有了手機,學習肯定會分心。
初中到底該不該給孩子手機
不要配。
1、初中的孩子還是未成年人,沒有自制力,玩游戲會上癮,控制不了自己,耽誤學習時間,把心思放在手機上,沒心思學習。
2、初中學生是未成年人,沒有形成成人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手機上有很多不正確的言論行為,不正確的思想,影響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行成。
3、初中生有手機了,會用手機搜索學習作業的答案,久而久之,養成習慣,不去思考問題,全靠手機來尋找答案,幫助解決,養成不積極主動的惰性,依賴性。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12-11 閱讀全文>
首先,要想辦法尋找孩子。其次,孩子離家出走,我想你們也應該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平常要多關心孩子,多和他們做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只有這樣,他們才可能把他們所想,所煩的事情告訴你們,得到你們的幫助。
孩子經常離家出走到底該不該找
建議去找,找到孩子以后,不對孩子進行打罵,在孩子叛逆期,自己為王的思維已經根深固蒂,打罵只是激發孩子的兇性,要告訴孩子自己對他的擔心,向孩子承認自己不對的地方。
1、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離家出走是必然的。父母應該懂得強迫孩子學習效果并不好,填鴨式的教育更是效率很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總是吝嗇你的言語,讓孩子明白為什么,心甘情愿的去做,比強迫要好。
2、懂得“南風效應”。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南風效應”,說的是寒冷的北風與溫暖的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試一下:看看誰先能把行人的大衣吹落。于是,北風呼呼地向行人猛烈地刮,可是,行人卻把衣服越裹越緊,任它怎樣狂刮也無濟于事,未能吹落行人的大衣。而南風則不然,只是飽含著溫情,輕輕地吹拂著那個行路人,行人越走越熱,不一會兒就熱得自覺脫掉了大衣;輕易地獲得了比賽的勝利,對于孩子也是一樣的,叛逆期的孩子家長管的過于嚴厲,反而照成孩子的離家出走。
3、學會寬容。說實話,父母經常要求孩子體諒父母,寬容父母,卻不知道自己也不太寬容孩子,寬容別人。你是孩子的榜樣,寬容別人也是寬容自己,不僅要對孩子寬容,更要對別人寬容,如果僅僅是對孩子寬容,而對別人是另一種做法,你的孩子也許不會對你寬容。
10-11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