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學生都想考試考出好成績,但總是事與愿違,我們現在就來分析分析孩子平時考試好期末考的差什么原因。
1.平時測驗成績水分大
平時測驗是利用日常上課時間進行的,通常由一位科任老師監考,學生座位也不會打亂,很多時候看管不太嚴格。一些比較“靈活”的學生,總能很輕易地獲得答案;一些喜歡“樂于助人”的學生,也會經常把答案送到那些有需要的同學手里。
而期末考試一般至少有兩位老師監考,且監考老師很可能來自不同的年級,加上學生的座位被打亂、一個考場的考生數被嚴格限定,學生作弊的成本和難度提升了很多。一些原本靠其他同學“幫忙”才能獲得高分的同學,因為無法獲得他人的“幫助”,只能拿出自己的真本領應付考試,于是考出了一塌糊涂的成績。
2.學生實力弱,考試題難
平時的考試和小測試,一般難度都不會很大,學生考出好成績也就比較容易,可是,到了期末考試,一般考題會比較難,一些平時實力弱的學生考試成績就會差,因為本身自己能力就不高,考不出高成績也很正常,這又是一種因素,家長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實力,平時成績好很多時候并不代表成績會一直好下去。
3.不會復習
我們都知道,平時做題都是對當天所學內容的鞏固,當天會了,不一直都會;當天會做的題,也不永遠會做,這是思維的規律。正因如此,考試前的復習就很重要,因為,考試畢竟不是考當天所學的知識,而是考前面一段時期內所學的內容。所以,如果復習不到位,或不會復習,很可能就是這樣一種結局,平時做題都會,一到考試都廢。
4.考試緊張
當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孩子從心里對考試有過度的焦慮,這種焦慮會直接導致孩子考試水平的失常,等等。
總之,如果孩子考試沒有考好的話,家長不要過度的去抱怨孩子了,要明白考試的意義都在于“診斷”,如果能從孩子一半次失敗的考試中找到孩子身上的問題,那比孩子稀里糊涂的拿個要有意義的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