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平心靜氣地和孩子談談,告訴他手機的危害,不要一下子把手機控制起來,可以和孩子約定達到什么條件可以玩多長時間。自己以身作則,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也不要碰手機,可以看看書,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多陪陪孩子,找出孩子的興趣,讓這個興趣代替手機。
孩子初三了還沉迷手機怎么辦
1、家長要做個好榜樣
如果不想孩子玩手機,那么父母就要做個好榜樣。工作回家后,大家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只要孩子在身邊,最好都不要玩手機。在孩子禁玩手機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不想讓孩子沉迷游戲,自己就先做到,不沉迷手機。我以前因為太忙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系一團糟,孩子早戀叛逆讓我非常頭疼,直到上了朋友推薦的高途美好家庭的親子課程后,才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學習了不少家庭教育的知識,感覺很受用!現在和孩子相處像朋友一樣,孩子愛學習也聽話,我很欣慰!
2、陪孩子時不玩手機
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無論是陪寫作業還是陪玩,可以提前將手機靜音,并且不讓手機暴露在孩子眼前,不因為手機忽略了孩子,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那么,傳達給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饋,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機就不再需要家長的陪伴了!
3、孩子鬧脾氣時不拿手機哄
孩子是情緒多變的物種,有時候誰也沒惹他,他自己一個人生悶氣或者來鬧鬧你。家長覺得煩,怎么哄都不聽,這時候就拿出了大法寶,手機。而孩子的手機癮多半就是這樣染上的。因此,家長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管孩子怎么鬧脾氣,不要用給孩子玩手機的快速解決方法,不要養成孩子依賴手機的壞習慣。
4、別把手機當做獎勵孩子的籌碼
很多父母在孩子搗蛋調皮或者叛逆時,喜歡用手機作為籌碼。當孩子不吃飯、不聽話時,以讓孩子玩手機為交換條件讓孩子聽話。如果孩子每次叛逆都能得到這樣的‘獎勵’,那么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對手機形成依賴。
5、多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集體活動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或者和集體活動,一旦他們忙碌起來,那么他們對手機的依賴性就會降低。同時,在活動中,他們還可以結交朋友,開拓視野,一舉多得。
初三孩子沉迷手機的后果
首先是學習成績肯定一落千丈。腦子里整天裝著游戲,自控能力不高,還有心思學習嗎?
其次是身體方面眼睛視力急劇下降,精神狀態不佳,整個人陷入暮色沉沉的狀態。除了游戲,看不見生活中的各種美好。沒有朝氣,沒有活力,駝腰勾背,猥瑣灰暗。
再次是心理方面。網絡游戲和手機充斥著血腥和色情,沒有辨別能力的青少年正處于性懵懂和叛逆時期,一頭栽進去,誰都懂。青少年強奸案殺人案還少嗎?
孩子一旦陷進手機和網絡游戲,毀掉的不僅是孩子自己,還有一個家。父母辛苦多年打造的成龍夢避免不了破碎不說,為了孩子的問題夫妻鬧離婚的不在少數。孩子的前程更沒法保障了。
家長如何陪伴初三的孩子
1、多關愛孩子
很多孩子叛逆,會故意做一些事情,比如故意考試成績差,故意去打架,故意跟同學鬧矛盾等等,這些其實都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表現的越差勁,家長就會越關注孩子,這也會在孩子心里留下一個概念,那就是,只要我犯了錯,就會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從而為了引起注意,就會繼續犯錯。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多關注孩子內心的對愛的渴望,給予孩子關心關愛,這樣才不至于孩子為了引起家長注意而叛逆。
2、尊重孩子
初中的孩子叛逆,最多的原因就是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很多孩子認為,到了初中,我就是長大了,這個家里應該出現我的聲音,但是父母往往還認為孩子還小,什么事都不跟孩子說,包括孩子的興趣班,孩子都做不了主。這就需要我們家長轉變一下自己的思想,有什么事跟孩子商量著來,一些大事兒上,也讓孩子參與討論,讓孩子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有一種自己確實這個家里一份子的感覺,這樣才不會去叛逆跟家長對著干。之前我不懂如何尊重孩子,對孩子特別沒耐心,只要不按照大人說的做就覺得他不聽話而打罵他,這樣管教孩子基本徒勞無功,在高途美好家庭學了好多家庭教育技巧之后,終于知道怎么跟孩子正確相處,孩子不再像之前一樣對立和不服管教,現在我跟孩子更像是朋友的關系!
3、學會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尋求答案
想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溝通,深入孩子的內心去溝通,是最能了解孩子內心真實想法的一個方法,切記,家長在溝通時,不要以家長的身份去壓制孩子,而是與孩子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不滿,家長不要去打斷孩子,要學會傾聽,多跟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很多問題,溝通都是可以解決的。
4、幫助孩子減少學習負擔
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愿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
5、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什么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父母。
6、行為上讓孩子感受到平等、明主。
如果父母真正能以平等的姿態,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與初中生交往,就能縮短初中生與自己的距離,緩和、解除初中生對自己的反抗情緒,使他們樂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打開他們閉鎖的心理。初中生所要求的平等與民主實際是反對父母的家長式作風、過分的父母尊嚴。他們要求父母與自己平等,如果這種愿望得以實現,初中生就會報之以信賴和熱情,這樣,父母的指導教育才能轉化為自我發展的內容。
7、心理上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信任、尊重。
孩子進入初中后與父母的關系疏遠了,這正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開始。作為父母應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獨立性和成人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強迫少年子女改變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生感到鼓舞,縮小父母與少年子女的心理距離。
8、良好的溝通一定有兩個必備的條件:統一的認知和同頻的情感。當孩子的認知跟家庭和周邊的學習環境相符,情感處于同頻狀態,那么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一定是事半功倍。反之,叛逆就會越來越嚴重。陪伴和引導孩子的獨立性,是建立統一認知和情感同頻的最好辦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