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時候父母看到這個事情,心里很惱火,想了很多懲罰的措施,想了很多自己的預案方法。但實際上,這些方法如果不建立在對事實清楚了解的基礎上,很可能你最后是起不到效果的。我們處理這個事情的目標,是防止孩子將來繼續這么做,同時讓孩子認識到這件事情、這樣做是不合適、不妥當的。所以先不要著急想怎么做,先想辦法弄清楚發生了什么。
23歲兒子偷父母錢怎么處理
1、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
成長過程中,孩子對外部世界產生欲望很正常。當他發現錢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自然無法抗拒這種好處。
爸媽要尊重并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和他時時保持交流:“對喜歡的東西,如果想要,可以問爸媽能不能給自己買。如果爸媽同意了,就要謝謝爸媽。如果爸媽不同意,可以跟他們申明自己特別想要的理由。如果爸媽還是不同意,可以通過其他正當途徑,比如積攢零花錢去買。”
爸媽通過觀察了解孩子想要什么,然后告訴他可以通過什么正當途徑獲得。如果爸媽對孩子的需求置之不理,孩子自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獲取,“偷”就這樣產生了。
2、及時消除誘因
爸媽要杜絕孩子偷拿家里錢的行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把家里的錢放置妥當。同時,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腳花錢,也不要經常用錢去哄孩子,或者把錢當作對孩子的獎勵。
對沒有賺錢能力的孩子來說,家長過分地給他灌輸金錢觀念,對其健康成長沒有益處。家長與其用金錢獎勵孩子,不如在情感上多關心孩子,以免孩子因為內心孤獨而通過“偷”來補償自己。
孩子為什么會偷錢
1、欲求不得。當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時,一旦不能滿足孩子,孩子就會用其他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比如偷拿父母或者同學的錢。
2、攀比心理。當同學有某件物件,而自己沒有時,孩子可能會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或者害怕同學排擠自己。比如父母無法滿足孩子,孩子可能通過偷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
3、不知道什么是偷。孩子剛開始對偷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這個行為他會認可并不斷的使用。如果此時家長沒有及時的干預孩子的偷行為會演變得不可收拾。
家長怎么樣才能有效的引導孩子的偷的行為
1、控制孩子的需求心理,家長不可對孩子有求必應,這樣行為的背后,會無形中給孩子養成諸多不良的行為,比如偷就是其中一項。另外,孩子會養成貪婪的心理,當家長無法滿足他時,他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得到滿足。因此,家長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要果斷拒絕糾正孩子的價值觀、金錢觀。家長要讓孩子體會錢來之不易,告訴他錢是用來滿足全家人生活需要的。如果因為鋪張浪費導致沒有剩余的錢,那么他喜歡的興趣班或者是假期旅游都要取消。當孩子了解到這些的重要性后,就不會隨意無理的要求,也能杜絕因為貪婪的心理產生偷盜行為。
2、教會孩子相處之道。家長要告訴孩子他有沒有擁有什么物件,不能決定他在同學的位置。只有學會和同學相處之道,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教會孩子樂于助人,幫助他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同學有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不要排擠同學。教會孩子樂于分享,當自己擁有他人沒有的物件時。要和他人分享,因為你做到,對方也會樂意和你分享他的樂趣。
3、制止孩子偷竊的行為。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當孩子出現偷的苗頭后,要及時制止并進行教育引導。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類似偷的行為后,要當機立斷告訴他們這樣是不對的,是不道德的。想要使用什么東西都需要經過物品主人同意。另外,家長應該和孩子明確,家長不會一概拒絕孩子的所有要求。對于合理的要求,家長會盡量滿足,這樣孩子就不會用偷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