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一上課就犯困主要是因為,孩子對學習內容,或者是科任老師不感興趣,再就是孩子晚上沒有休息好,再就是孩子活動量大過于勞累,都會造成上課犯困。
孩子上課老是犯困怎么回事
1、睡眠不足,上課容易犯困。如果是這樣,家長和老師要督促孩子調整作息時間,中午要提醒孩子午睡,晚上要提醒孩子不熬夜,早點休息。要督促20天左右,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2、有充足的睡覺時間,但有心事,睡不著,失眠,休息不好,上課精神萎靡不振。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和孩子敞開心扉交流,了解問題的根源,及時開導、疏通,打開心結。
3、對課堂上的內容不感興趣,又不敢做其他的事,無所事事導致犯困。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和孩子講,學習的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最好舉一些身邊的人和事來說明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4、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走神,胡思亂想也易犯困。如果聽講時,不思考、不參加互動、也不記筆記,就會導致走神、犯困。家長和老師,要教育孩子,學習是五官(大腦、眼睛、耳朵、嘴巴、手)齊上陣,用腦思考、眼睛看、開口互動、耳朵聽、用手記筆記,共同合作、豐富多彩的一個過程。如果搞成單一的只用眼睛看、耳朵聽,就和單調、枯燥、乏味,就容易犯困。
5、上課聽不懂,也容易犯困。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想辦法,幫孩子輔導功課。
孩子上課不聽講怎么辦
1、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改定時為定量。如果孩子能夠專心完成,父母要給予一定鼓勵(表揚、撫摸、親吻等),并讓他休息5-10分鐘。再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學習。當孩子能夠做得很好時,可逐步延長一次性集中做題的時間。要求孩子在審題的過程中,自己把題目的要求、條件用筆勾出來,以防止走神出錯。這些都可加強孩子的自信,讓他感覺“我能自覺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平時多鼓勵,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呢。
3、要盡量減少對孩子嘮叨和訓斥的次數,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孩子學人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
4、營造一個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簡潔。孩子們都喜歡顏色鮮艷、圖案精美、功能多樣的鉛筆盒,功能則應該越簡單越好,鉛筆和橡皮也要造型簡單,功能單一,避免孩子把它們當作玩具來玩。
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是認可。家長們知道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但是他們要么沒有做到持之以恒,要么就是鼓勵過度,導致孩子盲目膨脹,最終自撞南墻。其實鼓勵的真諦就是對孩子的認可,父母認可孩子,孩子才會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應該這樣做,從而才會堅持下去。
父母在認可孩子方面,也是要有一定的技巧要去找尋的,就像之前所說一樣,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認可和鼓勵,反而導致孩子自負與盲目自大,那么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父母要做到的不是去認可孩子本身,而是認可孩子做的事情。
在孩子努力的時候,父母應該認可孩子的努力,這樣孩子才會從而得到力量,才會更努力地去做好一件事。誰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被別人認可,更何況還是自己最在乎的人,父母認可孩子的努力,就會讓孩子產生被重視感,就像生活在聚焦燈光照耀的舞臺上的人,他們最大的動力就是認可與喝彩。然而如果家長們認可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努力時,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己做什么都是被認可的、都是對的,而不是做的這件事是對的,從而讓孩子產生不努力也無妨的錯覺,因為自己怎么做都是對的嘛!所以說,家長一定要搞清楚被認可的對象,一定要是事情,而不是人。
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努力了一定會成長,在孩子努力后成功的幾率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家長不要認可的不是事情的結果,而是事情的經過。比如有的孩子本身就已經很努力了,但是考試成績卻一直不理想,那自然是學習方法出現了問題,家長不要因為成績不好就否認了孩子努力的過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被看到、被認可,孩子才會更有學習積極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