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寫作業,是一個不良習慣,作為家長應引起重視,不寫作業對孩子學習成績有一定影響。面對不寫作業的孩子,家長應采取切實的措施予以矯正,多給正面引導。
孩子作業不想寫家長該怎么辦
1、以身作則
要求孩子寫作業時,大人最好也做一些與學習有關的事,可以練習書法,可以看雜志,也可以寫生活感悟日記……直到規定時間才可以停下來。無形之中給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受到這種的熏陶和感染,自然會把作業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2、適時鼓勵
孩子自己寫作業往往缺乏耐心,這時家長可以參與其中,問一些和作業有關的問題。孩子回答對了,及時提出表揚,可以是語言鼓勵,也可以是物質鼓勵,讓孩子嘗到寫作業的甜頭,使其更加努力寫作業,爭取下一次的鼓勵。
引導孩子寫作業,家長一開始要費點功夫的,時間一長,等孩子養成自覺的習慣之后,就可以再慢慢規劃讓孩子自我管理了。
孩子不寫作業的危害
1、學業成績的下降
首先,不寫作業直接導致學業成績的下降。作業是課后復習的重要工具,通過完成作業,學生能夠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如果學生不進行及時的復習和鞏固,知識的掌握程度必然會受到影響,期末考試或其他評估時,成績自然會不理想。這種學業成績的下降,不僅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引發了教師與家長的擔憂,甚至可能導致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逐漸喪失。
2、學習習慣的惡化
其次,經常不完成作業容易培養不良的學習習慣。作業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責任感的重要環節。如果學生習慣性地放棄作業,他們往往會忽視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形成“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態度。這種態度可能在未來的學業中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困難,尤其是在面對新的學習挑戰時,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往往更容易感到無助和挫敗。
3、自我效能感的降低
此外,學生不完成作業也會影響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力的信心。當學生未能完成作業時,他們可能會產生自我懷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這種負面的情緒不僅會影響當前的學習狀態,還可能在未來的學習活動中形成一種消極的心態,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激發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
1、父母放權,有策略地監督,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放學回到家,父母不說:快去做作業;不做作業不能玩。請說:寶貝,你今天是吃飯前做作業還是吃飯后呢?讓孩子可以自主安排時間。快到他計劃的時間了,提醒他。
2、讓孩子學會承擔后果
如果孩子計劃做了就是不做,父母要壓住情緒,到了睡覺時間就去睡覺,當天的作業不做了,自己去面對老師。
3、不陪著寫作業,除非孩子遇到困難了請教你。
但是孩子寫完作業了需要家長檢查一下,看看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再做適當的輔導。切記不要大吼大叫。
4、孩子寫完作業了,不可私加題量。
很多孩子寫作業磨蹭就是因為不想寫更多的作業,反正寫完了還有,就慢慢寫吧。
5、孩子寫完作業了,給予適當的鼓勵或獎勵。
如夸一下哪一個字寫得好,哪道題解法新穎。帶著出去玩玩或者做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至關重要。
陪孩子寫作業,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也是一門技術活,需要家長不斷修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