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不順著他就發脾氣,作為家長應該反思,耐心、冷靜處理。為什么說家長需要反思呢?就是過去的教育方法是遷就、妥協、放棄原則太多,一句話就是嬌生慣養的結果。當孩子長大了,自我中心、小霸王習慣逐漸養成,不再像當初一塊糖就能哄住他。不聽話、發脾氣這種情況是不良教育產生的不良后果。
小孩不順著他就發脾氣怎么辦
1、耐心傾聽
孩子因為一不順心就發脾氣時,家長需保持情緒冷靜,不要一來就強行制止、訓斥、指責或勸慰。這個時候,家長應耐心地傾聽,注意孩子的語言訴求和身體語言的表達,等待孩子情緒穩定后,家長應心平氣和地去了解孩子的真實心理,從而再去采取相應的手段去引導他們。
2、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生氣摔東西,就一下子被惹怒,沖動地去責罵打孩子,結果孩子越鬧越嚴重。作為家長,不要小孩子心理,更不要跟孩子慪氣,要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孩子一不順心就發脾氣,家長要分析下具體的原因,明白孩子生氣背后的原因,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
3、指導孩子的行為,不要忽視
在孩子一不順心就發脾氣的時候,懲罰孩子和忽視孩子不給予幫助都是不對的。這樣會給孩子傳遞出一種信息,讓他們覺得發脾氣是不好的,這些情緒是壞的,所以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當他們的負面情緒難以壓制住后,反而會恐懼地將它們一次都發泄出來。因此作為父母,我們要及時幫助孩子梳理情緒,用積極的態度指導孩子戰勝情緒,幫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4、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般來說,孩子的成長階段都是由父母緊緊陪伴身旁的,而人的行為往往是從環境中學習。因此,父母如果常常發脾氣或鬧不愉快,孩子也會可能變成一個愛發脾氣的人。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營造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在這種氛圍長大的孩子,常常也會是一個溫和的、善良的人。
孩子的壞脾氣是如何養成的
1、缺愛型
父母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日常相處便是以吵架、動手為主,讓孩子感受不到愛,缺乏安全感,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
2、溺愛型
孩子的“獨占性”在2歲左右開始顯現,這時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期。
如果這期間,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行為置之不理,甚至順從孩子,那么就很有可能會養成孩子自私、狹隘、唯我獨尊的性格,成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被溺愛孩子的暴躁脾氣,是父母助長的。
3、壓抑型
孩子的壞情緒,沒有得到發泄,而是被父母壓制在體內。壞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泄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家長會收獲一個叛逆心理嚴重、有暴力傾向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應該怎樣去引導他呢
1、父母要反思自己
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父母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多學習家庭教育知識,調整管教方式。
2、多溝通
孩子不聽話,父母要多和孩子保持溝通,多傾聽孩子的心聲,把孩子當作朋友看待,從而贏得孩子的信任,孩子自然會聽話。
3、找出原因
對于孩子不聽話,父母要找到孩子不聽話的原因,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制定規則
父母要和孩子在家里制定規則,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夠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孩子自然就會很少犯錯了。
5、轉移注意力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打罵孩子,不當作外人的面子管教孩子,當教育孩子失效時,父母要轉移話題,等孩子平靜下來再教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