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從來都只會折磨媽媽,因為媽媽是對他最溫柔的一個也是最普通的一個,所以媽媽對孩子好了,孩子就覺得媽媽好欺負,就只會熊媽媽,這時候媽媽一定要告訴孩子,并不是媽媽不會對她折磨,而是疼愛她舍不得打他或者是罵他,如果他再這樣下去的話,媽媽可會用另外的一種方式對待他了。
孩子為什么只折磨媽媽
因為媽媽好欺負啊,孩子太了解媽媽了,知道就算欺負媽媽,媽媽也不會生氣,而且肯定會原諒他,所以小的時候他把這當做游戲,一個可以彰顯自己掌控欲的游戲。
而作為媽媽要反思自己哪里做錯了,為什么在孩子心理對自己沒有應有的尊重和愛戴。如果孩子現在還小,幫助孩子糾正錯誤還來得及,如果已經成人,那將來肯定會受其害。
作為父母我們雖不用高高在上,但也不能讓孩子肆無忌憚無視長輩的尊嚴,孩子小你不教育,大了自有人幫你教育,只是別人幫你教育,結果未必是你能承受得住的。為此作為父母我們不但要養育孩子,還要教育好孩子,這即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孩子負責。更是為社會負責。
媽媽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1、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2、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4、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媽媽與孩子的溝通技巧
1、相互尊重,父母最好和孩子做朋友,平等地溝通與交流,傾聽孩子的話語,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給孩子表達意愿的機會。
2、相互理解,關心孩子的身心靈健康,當孩子成人懂事后,也要對父母多一些理解和關愛。
3、站在對方角度理解孩子,大吼大叫的家庭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只會讓孩子對家充滿恐懼,對外充滿自卑。
4、孩子有進步時要充分肯定他,鼓勵他,讓他找到自信,認識到自身的長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