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兩個女兒吵架,作為媽媽,應該公正處理。首先,看她們是為么事吵架,實事求是分析原因,畢竟是親姐妹,有幾大仇恨,一定要吵架?兩方面都要壓一壓,再個別交談,給不講理的一方一個臺階下。對有理的一方,肯定她有道理,但也要學會得理饒人,謙虛做人。
兩個女兒鬧矛盾媽媽怎樣調解
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處理,首先要以理服人,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分清是非。犯錯的一方要懂得道歉和彌補錯誤,并吸取教訓,避免下次再犯。
最忌諱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各打50大板,這樣讓犯錯的一方幸災樂禍,讓有理的一方感到不公平。還有的家長總喜歡說“你是老大,你要讓著弟弟妹妹!”諸如此類的話。這樣長此以往,小的被慣壞了,大的變冷酷了,會抱怨父母,記恨小的。
其次,父母給孩子拎清道理后,最好再從“情”的角度教育孩子,固然人人做事都要講理,將來社會上也是有理走遍天下。但是家畢竟還是講愛的地方,所以孩子們應該從小懂得有理不必聲高,該寬容且寬容。
家有兩個孩子,家長怎么教育
1、不要讓一個孩子謙讓著另一個孩子
在孩子眼中,公平很直接也很簡單,就是不要把本來屬于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父母就要注意這一點。
對于大孩子來說,他本來就是一個孩子,逼著他像大人一樣懂事,處處讓著小的,只會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家里不重要的,或者自己的位置已經被弟弟妹妹取代了。心理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2、不要總是拿孩子的優缺點,來做比較
在孩子心目中,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不喜歡或者害怕自己被比較。
尤其是在父母不恰當的比較之后,容易激發孩子的妒忌和怨恨情緒,遷怒于被偏愛的孩子,私下有可能會發生暗中較勁的行為。
3、不要在注意力的分配上失衡
隨著小寶寶的誕生,父母對他有更多的呵護是自然的。有的家長甚至為了更好的照顧新生兒,就把大寶寶完全交給爺爺奶奶等親戚,這對于兩個寶寶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最好的辦法是,要讓大寶寶參與到照顧小寶寶的工作中來。哪怕只是幫媽媽拍拍小寶寶、為小寶寶拿一條毛巾。這樣的話,照顧小寶寶的同時也陪伴了大寶寶,抓住時機夸獎大寶寶會照顧、很懂事、很有責任感,讓大寶寶因為小寶寶的到來得到夸贊和認同,也讓他覺得自己依然被爸爸媽媽關注。
家庭教育的三大誤區
1、沖突必須立即調解
美國兒科教授布雷澤爾頓指出,手足間競爭與溫情并存是常態。父母過早介入裁判角色,會剝奪孩子學習協商的機會。正確做法是:
-引導孩子表達訴求(你們各自說說發生了什么?);
-提供解決框架(怎樣能讓兩個人都滿意?),而非直接裁決。
2、物質平等=愛平等
案例顯示,給兩個孩子買相同玩具反而引發更多爭執(如吸管長度差異導致的爭吵)。愛的感知更依賴專屬時光,如單獨陪伴老大閱讀、與老二進行親子游戲。
3、老大必須成熟懂事
心理學實驗證明,被要求讓弟弟妹妹的老大,成年后抑郁風險增加23%。應建立階梯式責任:
-讓老大參與照顧(如準備弟弟的輔食),但明確這是幫助而非義務;
-賦予決策權(如周末活動選擇),強化價值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