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不愿意與父母溝通,做父母的應該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子不教父之過,之所以形成現在這種局面,是孩子從小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解決的辦法是注意觀察孩子的優點和進步,適時的加以表揚和肯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疼愛,拉近距離,逐步取得交流的機會。
小孩不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孩子愿意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對孩子的態度。
首先作為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要學會放低姿態和孩子交流,不要總是按大人的標準要求他,要從尊重孩子開始,無論做什么事情,要以商量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其次,大人做事情的時候,要嘗試著讓孩子參與,我就經常說一句話,媽媽要干這個了,需要孩子幫忙可以嗎,我家娃每次都開心的說,媽媽我來了,這樣和孩子溝通,會讓他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這種感覺,大人都需要,更何況小孩!所以多跟孩子一起去做一件事,會增加他的自信心,會讓他有參與感,成就感,會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最后一點,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第一時間不要去責罵他,不如先蹲下來抱抱他,告訴他孩子沒事兒,媽媽保護你,媽媽理解,等他情緒過去以后,再跟他慢慢講道理,不要先看小孩,他其實什么都懂,就是有時候想撒嬌,故意發脾氣,我們要允許他有一個釋放的通道
總之,作為父母,和孩子交流,要注意自己的態度,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下問題,拉近和孩子心靈上的距離,孩子自然而然就愿意和你交流了!
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的原因
第一,孩子自主性提高。
小時候孩子比較聽話,那是因為孩子還不知道一些東西,沒有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隨著孩子年齡逐漸的增加,他所了解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他可能逐漸的發現父母所說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正確的,而父母所說的意見與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越來越不愿意與家長溝通。
第二,孩子的隱私性提高。
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他開始意識到每個人有自己的隱私,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與父母進行溝通,進行交流。比如說孩子在學期間可能會有一些感情上面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自己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想法,但是這些想法他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進行溝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她為了保持自己的隱私,就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溝通。
第三,父母的交流方式不合適。
有些父母在對孩子的交流過程當中,過于強調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很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在小時候孩子可能能夠接受,但是隨著孩子們長大,可能對父母的這種權威性越來越不重視,因此這種不合適的行為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家長如何與孩子相處,孩子才會愿意與家長交流
1、不施壓力
不要輕易強迫孩子去學習這個,做那個,強迫甚至會造成傷害,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多交流探討。
2、理解孩子
多走進孩子內心,了解他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3、改變角色
以前家長扮演一個指導,不妨改變一下角色,去做孩子的朋友。朋友之間是互相支持、信任和幫助的。
4、增強交流
多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學會傾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才喜歡你。
比如:如果家長和孩子的關系一直很僵,可以嘗試一下:找一個雙方都比較輕松的時刻,主動地與孩子談談自己的一些煩事,包括公司里出現的困難,注意語言強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