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脾氣大火爆,應該引起家長的反思,俗話說得好,孩子身上所有的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家長身上問題的影子,想要改變孩子脾氣大的性格,作為家長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于孩子的脾氣大做到先接受,再慢慢幫助孩子一起改變。
孩子脾氣大怎樣教育和引導孩子
1、家長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家長平時經常與孩子溝通,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更早知道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可以針對這一問題對孩子進行開導與溝通,可以有效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
2、教會孩子正確發泄自己的情緒。如果家長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發泄自己不滿的情緒,那么孩子就會暴躁,用自己的方法來發泄,這個時候家長要教孩子正確抒發與表達情緒。
3、父母正確引導孩子,多鼓勵孩子,不要打罵孩子。當孩子暴躁的時候,家長如果還打罵孩子,孩子的情緒受到刺激,情緒波動更大。這個時候家長要換位思考,溫柔開導孩子,鼓勵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后再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慢慢改變。
4、家長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在家里看見父母經常發脾氣,也會有樣學樣,變得愛發脾氣,暴躁易怒。家長想要孩子變好,就要先改掉自己不好的習慣。
5、教會孩子穩定情緒。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情緒是非常激動的,很難冷靜下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教孩子深呼吸,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后再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
孩子越長大,脾氣越大是因為什么
1、父母過分嬌寵、縱容
現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呵護備至,對孩子的要求誠惶誠恐。無節制、無原則地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照顧不周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孩子自然會得寸進尺。
2、隔代喂養
這很常見,也極具中國特色。祖輩不僅溺愛孫子,也不敢嚴加管教。現在盡管許多年輕的爸媽都已經意識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雙方都得上班,又信不過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養進行到底。
3、父母不堅持原則
孩子一不聽話,爸媽開始還堅持原則,可當孩子繼續為所欲為時,爸媽覺得煩,認為“反正教了他也不會聽”、“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會好的”,而不再堅持。這些父母其實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還沒有覺醒,他們大多都希望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須堅持原則。
4、粗暴教育不講方法
幼兒自制能力差,易沖動,思維帶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問原由地用訓斥、打罵等方式回應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從而導致幼兒產生逆反心理,以執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長幼兒的任性行為。
5、孩子想逃避責任
孩子犯了錯,怕受到父母的責罰,就以哭鬧來掩飾。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要區別對待,若是孩子無意中犯的錯,就不要責怪孩子,告訴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的錯誤,則還是要進行批評,讓他認識到哭鬧并不能逃避責任。
6、吸引父母的注意
有的孩子很喜歡黏人,如果爸爸媽媽正在忙別的事情,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就會發脾氣大哭大鬧,希望以此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
7、為了達到目的
如果得不到某種玩具、食物或外出游玩的機會等,就會通過哭鬧來達到目的。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以前有過成功的先例,所以孩子若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就必須堅決制止,絕不姑息。若已形成了習慣,要糾正也不算晚,方法是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堅持到底,對孩子的哭鬧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可采取“忽視”的辦法,即任其哭鬧。孩子有了幾次“失敗”的經歷后,這種習慣會慢慢消失的。
如何培養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家長要以身作則,注意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在家里父母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隨時隨地的發脾氣,易怒,孩子的情緒也會比較浮躁!
孩子有情緒時,允許孩子把情緒釋放出來,渲泄出來;而不是制止,哭什么哭,就知道哭,在哭我揍你,煩死了。
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可以帶孩子運動、去戶外散步、鼓勵孩子宣泄,而不是用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制止孩子。
家長要做孩子的情緒調節器。當孩子有情緒時,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感受,教孩子認知自己的感受,孩子慢慢的就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媽媽我的小金魚,我很難過,孩子知道是因為自己的小金魚死了,他才會難過,而不是他的問題。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也是孩子學會調節情緒的重要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