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幫助孩子分析厭學的原因,從學校,家庭,社會和孩子本身興趣開始分析。幫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注重在孩子自己的優勢方面發揮等等,相信這種厭學的情緒會逐漸消除。
小孩子厭學如何正確引導
1、調整思維和溝通方式
孩子厭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壓力大”,當今社會,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考試制度,都在給孩子施壓,孩子必須在小小年紀就學會如何疏解壓力,否則他們就會變得性格暴躁、孤僻、軟弱或焦慮。孩子厭學,與家長的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有很大關系,家長要想改善孩子的厭學情緒,就一定要先從自己做起,用自己的改變來影響孩子。
2、給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其實,勞逸結合這是很重要的一條學習原則。玩的時候,孩子看似沒有學,卻是他們消化學習內容,運用所學知識,緩解學習壓力的時間。一個用所有時間來學習的孩子,估計就離厭學不遠了。所以,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每天都要有。因此,我們要跟孩子一起制定更合理的作息計劃、每日時間安排等,把孩子學習和玩的時間明確規劃出來。這樣孩子學習的時候有奔頭,只要努力過后就能迎來放松,而不是無止境地緊張,他們就能產生動力。
3、培養興趣激發學習原動力
興趣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確實必不可少的。對孩子灌輸學習有用的說法,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有用,孩子才能每天都愿意去學校。還應該幫助孩子培養邏輯思維,這不僅是對孩子學習上的助力,更是為了孩子將來走上社會、獨立成長奠定基礎,家長也可以參與進來,這樣可以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讓孩子更好的發展。
造成孩子發生厭學心思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落差。許多孩子的厭學狀況,多發生于升學后,升學前孩子原本學習挺好,可是新的課程讓孩子手足無措,難度忽然加大,周圍的人也不認識。在這個時候非常簡單呈現厭學的表現,讓孩子發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厭學。
父母的原因。家長給孩子的壓力過大,當然孩子的成績很重要,可是許多家長把成績好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這就讓孩子肩上平白無故多了太多壓力。一旦孩子學習稍有讓步,家長便是責備,這讓孩子覺得是在跟家長學習,這對于孩子的積極性有很大沖擊。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1、嘮叨說教
有家長認為,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必須經常說很多道理,其實不是這樣,家庭教育要注意養成,注重潛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依靠一次次重復以成自然。濃厚的學習興趣依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令人乏味的說教會破壞適宜學習的氣氛,所以家長要學會說短話,保持正常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平和、寧靜、有安全感。
2、家庭氣氛“轟轟烈烈”
由于對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長容易制定許多教育計劃,抓緊一切機會和空閑讓孩子學這學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轟轟烈烈,氣勢很大,這是沒有必要的。孩子的學習長達九年、十幾年的時間,轟轟烈烈的氣氛會破壞正常的學習進程,就如我們食用的米、面、飲用水,味都是淡淡的,因為淡,才能長期食用,平淡才能長久,所以適宜于孩子的學習氣氛不應該是轟轟烈烈的。以轟轟烈烈開始的家庭教育,必定以有始無終而結束。
3、家庭氣氛緊張
嚴厲的氣氛并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于恐懼和驚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積極狀態的,用腦需要寬松的環境。有的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錯了一點,就厲聲訓斥,甚至一耳光打過去。這種緊張的氣氛使孩子恐懼,大腦的思考被嚴重抑制、擾亂,嚴重妨礙孩子的學習。
4、支配孩子
家長要用心創造一種氣氛,就是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而不是每天放學回到家就聽從安排,什么時候寫作業,什么時候玩,形成一種絕對支配和被支配的氣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比如一年級孩子剛上學,回家肯定要問家長:“媽媽,現在可以玩嗎?”這時家長要指導孩子開始學會自己安排學習和玩耍,家長可以說:“你能自己安排嗎?不會的話媽媽幫你。”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主動性,學著自己安排學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