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長期玩手機最大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視力下降,特別是小朋友本身視力發育還不完全,如果這時期長時間玩手機視力下降會很快。
長期看手機的危害有哪些
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負面影響,可能導致視力下降或眼睛疲勞。
其次,過度使用手機會使孩子沉迷于虛擬世界,影響他們的社交能力和人際交往,缺乏與他人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
此外,長時間使用手機還可能導致孩子缺乏運動,增加肥胖的風險。
另外,過度依賴手機也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注意力集中能力,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和學習效果。
因此,對于小孩子來說,合理控制手機使用時間,鼓勵他們參與其他有益的活動,如戶外運動、閱讀書籍、與家人朋友互動等,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1、約法三章,懲罰有溫度
面對孩子日漸沉迷手機,多數家長采取過粗魯的方式:沒收手機、砸了手機、情緒到不可控時,還打過孩子。哭過,鬧過,繞了一圈,發現問題仍在原地等你。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時間來得有效!
家長可以抽出10分鐘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手機使用規則,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后。制定的規則要具體、明確,便于測量。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TA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2、轉移注意力,培養新興趣
當孩子纏著家長想玩手機,或孩子沉迷手機時,家長可以用其它東西轉移孩子注意力,和孩子共同尋找新的興趣愛好,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慢慢對手機失去興趣。比如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公園、游樂場玩耍,親子共讀等等。
3、理性溝通,為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
手機的世界,也可以視作是孩子為封閉自我而選擇的另一個世界。而讓孩子選擇封閉和沉迷的,可能正是因為親子之間的非理性溝通。
父母如果長期忽視孩子、或者看不見孩子的努力與長處,經常打罵、貶低孩子的自尊,對孩子的決定事無巨細地橫加干預,不肯傾聽孩子的心聲,那么孩子就會慢慢關上與父母的溝通之門,并陷入自卑、低價值感的心理漩渦。
從此,孩子把父母的關心視為“控制”,而父母也不知道為何孩子會變得“不可理喻”。
不妨多看見孩子的長處,做孩子身后第一個為TA鼓掌的人,發自內心地欣賞孩子。并讓他知道,這些都是為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最重要的步驟。
4、以身作則,堅持優質陪伴
有些家長不禁會說,我試過和孩子約定手機使用守則,但是沒有用。那是因為孩子覺得這份規則只針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長不妨可以試試這樣做:家中有兩個小孩的,請一視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機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
陪孩子時,不玩手機。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無論是陪寫作業還是陪玩,可以提前將手機靜音,并且不讓手機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那么,傳達給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饋!
家長態度要堅定。如果家長已經開始實施如何解決孩子玩手機的方法時,態度一定要堅決!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1、陪伴孩子的同時,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如果孩子想要用手機看動畫片,父母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這個時間是看動畫片時間,不是玩手機的時間,看完動畫片手機就要交回,手機僅僅是一個媒介而已。同時,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戲、閱讀,關注孩子才藝的發展,這都能很好地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2、幫助孩子建立基本的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父母要商定好規則,共同去執行,并讓孩子去適應規則,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晨起來先要刷牙、洗臉、整理被子等,父母與孩子一起遵守,有助于孩子形成好的規則意識。
3、讓孩子感受與人相處的美好:被看到、被關注。
家長要經常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這個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于孩子未來的自信心、自尊感以及如何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都是非常關鍵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