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上課開小差,這證明孩子的專注力不好!這個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解決孩子不專注這個問題,不只是從孩子的身上出發,家長也要做自我反省!
小孩上課總是發呆走神怎么辦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可參考以下三方面幫助孩子改變:
1、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入手,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做作業、繪畫、手工制作等等。
從開始的十分鐘,一次增加五分鐘,慢慢過渡到四十分鐘,也就是一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完成固定的任務,形成習慣。
2、孩子需要勞逸結合
學習是腦力勞動,大腦要消耗大量的氧。因此,家長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控制看電視和玩電子游戲的時間,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養成勞逸結合的好習慣。這樣,孩子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專心聽課。
3、家長要和老師積極溝通
家長要耐心和老師交流、溝通,請老師幫忙,課堂上如果發現孩子走神要及時提醒,或有意識地安排孩子上黑板做題、回答老師的提問等等,幫孩子盡快把心收回來。
讓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上課,家長要有耐心,給孩子一段時間適應。只要家長和孩子一起耐心堅持,相信孩子一定會進步的。
家長的哪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1、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不斷地被打擾。
其實,孩子要長時間地做一件事,也需要安靜的不被打擾的環境。有時候,孩子正在專心地捏橡皮泥,媽媽跑過去問孩子“吃不吃蘋果”,然后塞一塊在孩子嘴里。過了兩分鐘,又給孩子倒來一杯橙汁,“乖,先喝兩口”。再過兩分鐘,又拿來一張濕毛巾,非要給孩子擦擦臉。
經過這樣不斷地打擾,孩子其實是沒法靜下心來做事的。還有些家長,在孩子專心畫畫或者看書的時候,在家里大聲地和人聊天,或者看電視劇。這樣孩子畫一會兒畫,就開始到處跑來跑去,因為這么吵,是不能專心畫畫的。
2、孩子嘗試做一些探索的時候,總是被禁止,孩子感覺到非常壓抑。
有些家長帶孩子,不讓孩子爬樹,不讓孩子趴在草地上,不讓孩子撿地上的玩具,因為“有細菌”。還有些家長,不讓孩子用針線,不讓孩子玩棍子,也不讓孩子搬磚頭,因為“有危險”。
當大多數探索被禁止以后,孩子只能看看繪本玩玩塑料玩具,非常壓抑。沒有什么選擇,孩子能做的都做過很多次了。即使再喜歡看繪本,這樣老看,也覺得沒意思,所以心不在焉,跑來跑去。
3、家庭不和諧,夫妻吵架或者冷暴力,導致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
有些家庭,爸爸媽媽之間存在很多問題,彼此不信任,又彼此傷害。孩子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但是他能夠感覺到這種不穩定的關系,潛意識里,他甚至知道也許爸爸媽媽會分開,他只能選擇跟其中一個人生活。
有些孩子,活在幻想中,甚至會以為是自己不乖,才導致爸爸媽媽感情有問題,因此在很多時候小心翼翼。孩子這樣缺乏安全感,時時都活在恐懼和不安中,因此根本沒法靜下心來玩或者學習。
孩子不想上課怎么辦
1、與孩子溝通:孩子不想上學,家長聽了肯定特別生氣,但家長首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降低自己的焦慮,在情緒穩定的情況下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找出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看孩子有什么訴求和苦衷。
2、共情孩子:上學是孩子的本職,不想上學說明孩子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家長要換個視角,站在孩子立場想問題,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與孩子共同面對壓力與困難。
3、給緩沖期:孩子情緒激動時,先想辦法幫孩子請假,讓孩子能休息一下,給孩子一個冷靜的時間,待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再跟孩子好好談談,共同找解決的辦法。
4、根據原因找解決方法:與學校、老師、同學溝通,尋求他們的支持與幫助,幫孩子順利回到學校上學。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