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躺平擺爛,家長要無條件地去接納孩子,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恭喜他,孩子做不到的時候,給他加油鼓氣,而不是潑冷水教育。不是面對面指責,而是肩并肩前行。
孩子躺平擺爛怎么辦
1、解鎖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孩子選擇“躺平擺爛”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復雜的情感與困惑。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躺平擺爛,到底是學習這座大山太過沉重,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還是對未來道路一片茫然,失去了前行的動力?
要想幫到孩子,我們必須先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多和孩子聊聊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聽聽他們的聲音。這份真誠的交流,能讓我們更貼近孩子的真實需求與內心掙扎,解鎖孩子的內心世界。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精準定位問題的癥結所在,為后續的有效干預與引導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
2、重新定義目標,激發內在動力的鑰匙
在探討孩子躺平擺爛的解決之道時,首要任務就是引領他們重新定義人生的羅盤——目標。傳統的學業成績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設定目標時,最好是融入孩子的個性與潛能,確保它們既具挑戰性,又緊貼其興趣與特長,讓孩子感受到目標的意義和實現目標帶來的成就感。
這樣的目標,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不僅指引方向,更在孩子心中種下自信的種子,讓孩子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制定細致可行的計劃
目標既定,藍圖待展,接下來便是引導孩子制定一個細致可行的計劃,幫助他們分階段實現目標。我們可將大目標分解成相對容易實現的小任務,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具體的行動指南。
當然,計劃不僅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也要有適度的彈性,確保方向不偏、動力不減。讓孩子知道每一步該做什么,如何做,增強他們的執行力和自律性。
4、創造正向激勵機制
每個孩子都需要正向激勵,當他們完成某個階段性任務時,這種正向反饋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還能激發他們持續向上的動力。
家長可以設計一些小獎勵,比如一次特別的家庭活動、孩子喜歡看的書,或者一次小小的親子游等,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從而激發更多的學習動力。
5、家長的全程支持和陪伴
在孩子努力的過程中,家長的全程支持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學習上的輔導,還是生活中的關懷,都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無條件支持。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及時伸出援手,給予鼓勵和幫助。讓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孤單,在學習路上,家長與自己一路同行。
家長不妨告訴孩子:在這條成長的路上,你并不孤單,我們始終并肩作戰,共同跨越每一個難關。
6、調整心態,保持耐心
從實踐中來看,很多孩子之所以躺平擺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心態的失衡和耐心的缺乏。家長的首要任務是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足夠的耐心。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家長要懂得接納他們的不足和失誤,用積極的心態和溫暖的陪伴,幫助孩子逐步改進。
我們要把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看作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每一次失敗都視同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這樣就能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態。
孩子躺平擺爛有什么表現
缺乏動力和興趣:孩子可能對學校工作、家庭任務或其他活動失去興趣,感到無趣或沒有動力去做。
拖延和推脫:孩子可能經常拖延任務的完成,找各種理由來推脫或避免完成作業或職責。
消極情緒:孩子可能表現出消極的情緒,如沮喪、焦慮、憤怒或情緒波動,這些情緒可能會導致他們不愿意投入。
低自尊心:感到自己沒有能力完成任務或學習,缺乏自信,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表現。
缺乏計劃性:孩子可能沒有制定明確的計劃或目標,不知道要達到什么,從而導致混亂或不確定的狀態。
社交隔離:孩子可能不愿意參與社交活動,遠離與朋友或家人的互動,表現出與社交隔離相關的行為。
學術挫折:學習成績下降,出現不及格或低分,可能是因為不愿意努力學習或完成作業。
孩子躺平擺爛,家長要避免以下行為
第一,不增加他的負面能量
那些一回到家就把自己的房門關上了的孩子,他關的不是房門,而是心門,尤其是那些在家里面不愿意和父母做任何交流,也不愿意出門,已經躺平封閉的孩子。
什么叫負面能量?比如恐懼、內疚、羞愧。孩子在遇到人生低谷的時候,更需要的是被理解。我曾經輔導過一個家庭,孩子拿著東西把自己的手割了一道道的傷口,媽媽說我也沒有罵過她,也沒打過他,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會這個樣子。
后來孩子給我說了他的心里話,她說,我覺得自從我上學之后,媽媽從來就沒有笑過了,每天都皺著眉頭,經常唉聲嘆氣,我就覺得特別的羞愧,特別的內疚…
你看,不增加孩子的負面能量。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還包括你的身體動作,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情緒的共生。所以一個愛笑的媽媽一定會有一個喜悅的孩子。
第二,不說傷害他自尊的話
什么叫傷害他自尊的話呢?就是譴責、當眾批評、比較等等。你看看你,你總是這么不努力,我養你這么多年,真是白養了,你這個樣子真的是把我們臉都丟光了。
你以為你是在用激將法刺激孩子嗎?孩子只會從你的語言當中產生,我不夠好的自我否定論。
第三,不批判他的人格
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機,我看你就是一個廢物,你做作業都要我提醒,我看你就是懶,你就不是學習的料。一旦把孩子的行為上升到身份層面,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會得到極大的否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