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應當為小孩樹立正面榜樣形象,改掉自己的懶散態度。家長可以采用獎勵機制和懲罰機制,鼓勵小孩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
小孩子懶散怎么教育
1、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
懶惰常常與生活散漫分不開。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節奏是矯治懶惰習性的第一步。
2、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興趣是勤奮的動力,一個人對某項事物產生興趣,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消除怠惰。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依賴性是懶惰的附庸,而要克服依賴性,就得在多種場合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對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1)家長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不斷地教會孩子生活的本領。
(2)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都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應該自己管好自己的東西。
(3)孩子面臨不知如何處理的事情時,不要立即幫助他,應從旁觀察出現困難的地方,然后鼓勵他、提示他,協助他自己解決,從而樹立他的自信心。
5、不回避挫折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逆境中學到的東西往往比順境中學到的多,幫孩子回避挫折,就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他將來要花更大的代價去補習。
6、培養孩子勤奮的作風
學習懶惰是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反映了一個人對生活、對學習的一種態度和觀念。所以,要幫助這些孩子認識到勤奮是人不可缺少的美德。
7、讓孩子加強體育鍛煉,保持情緒上和體力上的活力,改正懶散的習慣
有些孩子學習懶惰是因為身體虛弱或疾病,他們的身體容易疲乏,學習難以持久。應鼓勵他們多多參加體育活動,改善營養或積極治療,以增強體質,增強生命的活力。
8、做孩子的堅強后盾
鼓勵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當遇到挫折時,告訴他“無論發生什么事,我都會在你身邊。
孩子懶散的習慣是怎么養成的
1、父母的懶惰行為。
孩子很善于模仿,而且很常模仿父母的行為,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懶惰則是孩子懶惰的另一個原因。有些成年人經常在家里請別人為他們做他們能做的事。有些成年人抱怨辛苦工作或體力勞動,孩子看到后就會加以模仿,這也會導致懶惰的心理和習慣。
2、家長的溺愛。
有的孩子懶得做體力勞動,有的則懶得去想,這是父母溺愛所形成的。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擔心自己的孩子做體力勞動不好或本身忽視體力勞動,不讓孩子有機會從事體力勞動;有的家長為孩子考慮太多,擔心孩子過度用腦會影響成長,不讓孩子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機會。這樣,孩子們就會慢慢變得懶惰,不想做任何事情。
3、孩子獨立做事時常受到責備。
孩子總有自己想獨立的時候,不論多么依賴父母的孩子都是如此。但是,當他在獨立做事情時,如果因做得不能令父母滿意,經常受到強制或責備,就會失去做事的興趣,從而心灰意懶,這也是造成孩子懶惰的原因。
如何培養一個勤奮的孩子
1、設定合理的期望和目標
首先,家長需要對孩子設定合理的期望。這意味著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和興趣來制定目標,這些目標既不宜過少,也不應過度母愛,以免孩子過度生育。
例如,對于年幼的孩子,家長可以從鼓勵他們整理玩具開始;對于稍大的孩子,則可以鼓勵他們承擔一些家務任務,如洗碗或整理自己的房間。
通過讓孩子完成上述這些任務,孩子不僅能夠體驗到勞動的成果,還能夠逐步建立起責任感。
2、以身體作則,表演勤勞的典范
家長自身的行為對孩子必然有影響。家長如果能夠以身作則,表現出勤勞和積極的態度,孩子自然會受到啟發并模仿這種行為。
這意味著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對工作的熱情,當孩子看到家長能夠積極地面對和解決問題時,他們自然也會以類似的態度去面對屬于自己的責任和挑戰。
3、提供正面的反饋和反饋
激勵和反饋是培養孩子勤勞習慣的重要手段。家長及時對孩子的努力和成果給予認可和獎勵,這種正面的反饋可以增強孩子繼續保持勤勞行為的動力。
獎勵不一定是物質的,它也可以是家長的表揚、更多的家庭分享時間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活動。
同時,家長也需要提供建設性的反饋,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鼓勵他們不斷改進和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耐心和一致性至關重要。家長認識需要培養孩子的勤勞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波折。因此,家長需要保持耐心,堅持不懈地引導孩子,同時保證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保持一致性,避免給孩子錯亂的信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