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沉迷于游戲,家長需要增加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比如可以適當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從事戶外體育運動,比如踢足球、打籃球、爬山、跑步。通過戶外的興趣愛好分散孩子注意力,當孩子注意力逐漸轉移后,就會從沉迷游戲中解脫出來。
孩子沉迷于游戲怎么辦
1、了解孩子
父母可以多抽出時間來,和孩子一起玩同樣的游戲,成為游戲里的“伙伴”。這樣,你才能更好地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內心所想,也才會有機會對癥下藥,引導孩子逐漸學會管理時間,管理自我,正確地對待游戲。
2、帶孩子多出去看看
父母還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一起去旅游遠足,讓孩子多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與神奇;多帶孩子參加體育運動,讓孩子們,尤其是男孩子,多多釋放多余的精力與能量;父母也要多陪孩子談心,和孩子一起讀書,評價明星,談論某款新的游戲,某部新的電影,爭取和孩子打成一片。
3、多和孩子溝通
父母日常的關心體貼與溝通交流十分重要。作為家長,不要只忙于工作,回到家自己沉浸在手機或電視世界里,要多和孩子溝通,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歡什么,在想什么。
4、家長要樹立榜樣
孩子與家長呆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很多孩子玩游戲是因為平時家長總在家玩手機、玩游戲,和孩子缺乏溝通交流,所以孩子才會沉迷游戲。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平時在家多與孩子溝通,少玩手機,多一些親子的互動時間。
孩子迷戀游戲原因有哪些
1、孩子學習壓力過大
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普遍過大,學校里面要學習的科目不僅多,難度也不小。
孩子每天在學校里面上課,回到家寫作業,再加上考試和測驗,讓孩子整個人疲憊不堪。這個時候孩子就很想放松一下,再加上游戲具有易上手和樂趣性,孩子能夠很快融入進去,所以游戲就成了孩子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2、家庭環境不好
父母關系不好以及工作過忙,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和忽視。在這種環境下,孩子長期得不到關愛和關注,情感上的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就會選擇逃避現實,跑到游戲中去尋找慰藉,導致孩子出現沉迷游戲的現象。
3、朋友的影響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同伴的認可,也希望能夠融入他們,所以游戲就成了他們討論的話題。
如果有一位伙伴在玩一款游戲,為了能有更多的共同話題,其他同伴也會去玩這款游戲,這樣是孩子進行情感鏈接的一種方式。但是長期下去,孩子的心思也會不在學習上面,整天想著游戲,也容易導致學習成績出現下滑。
4、感到無聊
完成學業以后,有些孩子沒有興趣愛好,就會通過游戲來打發時間。游戲不僅容易上手,還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孩子經常一玩就忘了時間,逐漸就會出現沉迷的情況。
5、自控能力不足
孩子其實明白父母講的那些道理,他們也想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但是由于自己的自控力不足,往往會造成沉迷其中的局面,孩子努力過后發現并沒有用,于是就放棄掙扎,放任自己沉迷在游戲當中,導致越陷越深。
如何才能讓孩子戒掉游戲愛上學習呢
一、放下瑣事陪伴孩子。充分利用孩子們周末時光,放下自己的瑣事,多陪陪孩子,可以陪孩子走出戶外,邀請小伙伴們,參與打籃球、打乒乓球、踢足球等戶外活動,讓孩子們在綠茵場上盡情地奔跑,展翅高飛。實踐證明,適量運動不但可以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還可以緩解孩子學習的壓力感和孤獨感,可以激發孩子們奮發向上的學習生活激情。
二、給孩子自主選擇權。把孩子自己的事情決定權交給孩子自己,滿足孩子的自主選擇權!比如,孩子想報培訓班,父母和孩子共同探討學習什么?問孩子今后有什么打算?盡最大努力認可孩子的選擇結果,有不同意見,只給建議、絕不耍“家長作風”。
三、合理制定目標。一學期開始,父母陪孩子共同制定學期目標和中短期目標,鼓勵孩子努力為實現每個小目標而努力。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或完成短期目標時,及時給予點贊,伸出大拇指!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努力后的收獲,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行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可以考慮發揮孩子對地理、歷史獨特的愛好,利用假期帶孩子游覽名山大川,增長見識、拓寬視野。可以考慮由孩子安排行程,父母做好后勤保障,讓孩子在不斷試錯中鍛煉執行力和決斷力。
五、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作為父母,要放下家長的架子,在適當的時候,學會在孩子面前主動示弱,讓孩子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父母也是需要照顧的。在獲得孩子的幫助后,要及時給予反饋和認可,告訴孩子,你今天幫助了爸爸媽媽,我們很高興,我們為有你這樣的孩子感到驕傲,使孩子在家庭里獲得地位感和歸屬感,讓孩子把“有時候父母也需要照顧”這個認識,埋下兒時的記憶。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