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賭氣出走,作為父母,肯定會非常傷心氣憤。但冷靜下來,理性思考,還是應該先找回孩子,以平等的態度,平心靜氣的和孩子交談,了解孩子賭氣的原因。如果父母錯怪了孩子,應該真誠的道歉;如果是孩子的問題,可以先冷處理,等孩子情緒好了之后再溝通,最后解決問題!
孩子賭氣出走要去找嗎
應該出去找,找到之后好好跟孩子溝通。也可能是家長一時太著急說的話重了點,或者做的事過了點。自己反思一下。孩子考慮事情畢竟不會像大人一樣全面。家長需多包容一下。
如果孩子是到了爺爺奶奶家或者是親戚朋友家,保證安全有保證的情況下可以先不要去找,讓孩子冷靜一下。
但是如果去了同學家或者是網吧,就必須找回來,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沖動之下有可能干出傻事或壞事,先把小孩找回來,在家里冷靜冷靜過后再耐心溝通。這個年紀的孩子不能硬碰硬,要講究策略。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
第一,家庭暴力。
父母跟孩子幾乎沒有溝通和陪伴,出了任何問題父母都將責任歸結為孩子不聽話,然后把孩子痛打一頓,以為孩子挨打了就會學乖了。
其實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和逆反心理,因為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關愛,親子關系變得淡泊,所以孩子唯恐不能早早逃脫,遲早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第二,壓力太大。
父母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孩子適應不了。父母沒有正確引導,于是向父母反抗,渴望逃離現狀。
第三,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
孩子遇到困難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又獲得不了父母的幫助,甚至還會遭受到父母的責罵。
例如,在學校受到欺負,父母不但不幫他解決,還對孩子的訴求置之不理,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怪罪到孩子頭上,讓孩子忍氣吞聲,繼續飽受折磨。
孩子對最為信賴的父母都失去了信心,只能傷心的逃離。
第四,過于驕縱孩子。
這一條跟上面的原因正好相反,家長平時太過嬌慣孩子,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不論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父母有沒有這個能力,都會無條件的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欲望。一旦有一天父母不再想滿足孩子的某個需求,孩子便以離家出走加以威脅父母。
孩子總愛離家出走,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1、和孩子做朋友
如今還有不少家長在孩子面前端著家長的架子。其實,如果放下家長架子,和孩子平等相處,彼此能推心置腹地進行交談,孩子也有可能成為你的知己,無話不談,而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可能就在交談中得到緩解、消除,離家出走的可能性也會減少。
2、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青春期的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復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容易有激動的情緒和沖動的行為。
養育孩子是一件漫長辛苦但又無比幸福的事情,期間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有的事情會使我們開心、激動;有的也會使我們憤怒、沖動。但是如果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辱罵,動手,去傷害孩子,更容易激起孩子對家長的不滿。
3、給孩子傾訴的機會
當孩子遇到挫折與困難的時候,家長應主動與孩子交流,要鼓勵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之后就打罵、諷刺挖苦,以后孩子就不敢對家長說心里話了。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卑心理加劇,自信心也逐漸削減。當內心的憂傷無處訴說,孩子就更容易對當前家庭失去希望,離家出走。
4、改變教育方式
孩子之所以會離家出走,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些父母很強勢,經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更不懂得尊重如何尊重;有些父的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只要孩子犯了錯,就把孩子痛罵一頓,或者暴揍一頓;其實平時只要多關注一下孩子,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或許可以避免很多讓孩子出走的念頭。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