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一般而言,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經(jīng)歷一定程度的叛逆期。叛逆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階段,通常在青春期開始前后開始,到青春期后期結束。
孩子有叛逆期正常嗎
正常,小孩幾乎都會有叛逆期,所謂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于心理從幼稚到獨立成熟的過渡期。在這期間,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jiān)管與監(jiān)護。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從過去單純聽話的孩子,變得桀驁不馴,反叛與對抗性很強烈。
孩子在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三個叛逆期,其中青春期叛逆期最為嚴重,這也是孩子心智逐漸成熟,想脫離父母的管制的表現(xiàn)。
相比較,男孩比女孩更叛逆,同樣,相比較,幼時受父母管制嚴格,父母暴力教育以及父母雙方離婚后,單親獨自教育不當?shù)暮⒆优涯嫫诟鼑乐兀⒆訒谐鎏拥那闆r。
叛逆期的表現(xiàn)比較多:不再對大人的話言聽計從,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自己想法,能和大人抗衡了。
反對父母把他們當小孩,處處管制,對事物有批判精神,表現(xiàn)為總是和父母對著干,你讓我往東我偏往西。不允許父母不尊重她,不敲門進她房間,想要自己的空間。
家長該怎樣正確引導和處理叛逆期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1、尊重: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識相對比較強,希望通過自己做主決定部分事情。這時一定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不要以說教或打罵為主,這樣可以使孩子的叛逆期行為減少;
2、鼓勵:可以引導孩子做有興趣的事情,多給予鼓勵,讓孩子產(chǎn)生被認可、被相信、被尊重的感覺,使孩子的叛逆期行為有所減少;
3、溝通:當孩子處于叛逆期時,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進行溝通、理解,讓孩子將想法說出,將其作為成人來引導,而不是控制或批評、教育。將其當成大人來尊重和對待,會讓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充分滿足,叛逆期行為也會減少;
4、和諧的家庭氛圍:如果在家庭中,家長經(jīng)常出現(xiàn)打架或吵架的情況,孩子在叛逆期的行為會特別明顯。這時家庭氛圍特別重要,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互相尊重,叛逆期的孩子也會有所收斂,這時家長的榜樣作用對于孩子顯得格外重要。
孩子產(chǎn)生叛逆的原因,大體可以分為四個:
1、孩子思維發(fā)育趨于成熟。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大腦發(fā)育逐漸成熟并趨于健全,對事物和世界開始有了自己的認知和觀點。從前他們崇敬父母,但是現(xiàn)在隨著生活空間和交往范圍的擴大,以及電視和網(wǎng)絡等媒體得到的信息,發(fā)現(xiàn)父母的觀點不總是正確的,進而對父母管教產(chǎn)生了質疑和否定,甚至出現(xiàn)頂撞和行為逆反。
2、精神上追求獨立自主。初中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常常顧忌不到他人的想法與心情,因此會出現(xiàn)認知上的片面、偏激、固執(zhí)和極端化。他們會把父母的勸說及指點都看成是對自己的管制,是對自己自由的干預和限制,所以,只有通過反抗和對立才能達到追求自己獨立自主的目的,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3、性別意識強化。初中生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性方面的發(fā)育逐漸成熟,進而導致性別意識增強,最終發(fā)展為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他們開始對異性產(chǎn)生好奇心和興趣,萌發(fā)對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開表現(xiàn)這種愿望和情緒,體會到一種強烈的沖擊和壓抑,進而激發(fā)逆反情緒。所以,青春期的兒子更容易與父親作對,女兒更容易與媽媽唱反調。
4、父母自身的缺陷和教育失當。如果父母性格不好,本身行為習慣上有較多缺陷,孩子更容易叛逆。有些家長管教孩子簡單粗暴,不來不會好好溝通,或者小時候對孩子特別溺愛,等孩子上了初中以后開始嚴加管教,制定各種家規(guī),讓孩子一下子無所適從,還有的父母當面教孩子應該怎樣怎樣,而背后自己的言行卻是另一套,讓孩子覺得大人非常虛偽、不可信任,等等,諸如這樣的原因,都會導致孩子產(chǎn)生叛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