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有自尊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太強就可能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如果引導不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極端。父母要學會安撫孩子,要允許孩子不完美,并鼓勵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孩自尊心太強是好事還是壞事
小孩自尊心太強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存在潛在的挑戰。
自尊心強的孩子通常具有較強的上進心和獨立思考能力,他們能夠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
然而,如果自尊心過強,孩子可能會變得難以接受批評,對失敗極為敏感,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有時候過強的自尊心還可能導致孩子難以信任他人,難以獲得幸福感,以及可能對他人產生偏見,這些都對孩子的社交和情感發展構成挑戰。
因此,家長需要注意適當引導孩子的自尊心,幫助他們在面對成功和失敗時保持平衡的心態。
通過正確的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心,使他們能夠在面對挑戰時保持積極和自信,同時也能接受他人的建議,從而促進其全面的發展。
孩子有自尊心的好處
1、自我認知
自尊心可以促使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興趣、優點和缺點等。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孩子可以更好地制定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并努力實現它們。
2、自我接納
孩子的自尊心可以幫助他們接受自己的真實面貌,包括自己的外表、性格、能力等。當孩子能夠接納自己時,他們就不會過分關注他人的評價,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3、自我價值感
自尊心可以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被需要的,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和自信心。當孩子有了自我價值感時,他們就會更愿意嘗試新的事物、面對挑戰和迎接機遇。
孩子自尊心太強的壞處
1、不正視“犯錯誤”
由于父母可能將錯誤放大化,所以讓孩子沒能夠正確看待“犯錯誤”這件事情。認為一旦犯錯誤了,就將會被訓斥。那么,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可能本能的趨利避害。
但試錯正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因此,孩子應當正視“犯錯誤”這件事情,不斷試錯,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轉換自己的知識和能量。
2、抗挫折能力差
自尊心強,經不起批評…說到底就是抗挫折能力太差。這也及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應當讓孩子在正視“犯錯誤”這件事情的基礎上,提高抗挫折能力。將父母的批評當成一種前進的動力。
3、對父母的不理解
從孩子有自我意識開始,便逐漸的對一些外來不利于自己的言語進行排斥。說到底,其實就是對父母的不理解,不明白父母的批評動機是什么。因此,產生了強烈抵觸情緒。
當孩子過于自尊時,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適度的自尊,不得不說擁有健康自尊心的孩子,在未來更加容易獲得成功,也更加容易感到快樂,收獲幸福。
孩子的心理健全會有更好的生活,健康的自尊是健全心理的一部分,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在成長中的表現,及時發現問題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步。
1、傾聽陪伴和“冷處理”
當孩子受挫時,父母不應該盲目地責備和強迫孩子,此時父母應該“用心”傾聽孩子的聲音,不要急于給出建議和指導,最好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情緒,給孩子建設性的努力方向,平靜好孩子的心情。
采取“冷處理”不給予特別的關注,讓孩子慢慢消化自己的情緒,使孩子慢慢知道自己要承擔的情緒所帶來的后果,意識到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自尊,從而將自尊心回歸到正常狀態,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管理情緒的能力。
2、不要強調輸贏和分數
因為社會競爭大,很多家長都害怕自己孩子發展成為人生輸家,所以他們從小時候就開始進行培養一個孩子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希望通過孩子事事都能做到最好。
但是由于父母的求勝心切,過于看重孩子的分數和成績,會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會害怕輸給別人,讓父母失望或遭到父母的批評挨罵而產生消極情緒。
3、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系
告訴孩子,當別人獲勝后,自己一定不能生氣,而是調整心態,跟對方競賽。讓孩子知道,或許別人身上的某種優點,是值得自己學習的,要善于發現對方的長處,最終形成一種良好氛圍,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每個人都應該在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身上的價值。
4、別總拿孩子比較
家長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各自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沒有必要拿別人家孩子擅長的事和自己家孩子不擅長的事情可以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只會逼著孩子如果想要變得具有更強,這樣才不會讓家長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感到難堪。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