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叛逆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必經之路,這個時期的孩子希望擺脫家長的束縛,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主,孩子到了17歲以后,這種現在會更加普遍。對于這種情況,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并給出正確的指導。
17歲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去引導
1、叛逆是成長的表現,是身體成長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他們在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種途徑,只有不斷的探索將來才不盲從,才能有能力去應對千變萬化的世界,去承受外界帶來的壓力。
2、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泄,所以不能去壓抑。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中會出現自我懷疑、混亂、沖突和矛盾,對自我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大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
3、叛逆是調整撫養方式的一種契機家長及時調整教育孩子的角色,從起主導教育轉到成為孩子的陪伴者,這個時候要以支持和認同為主,但要在危險處給孩子以明確的界限。
4、保持溝通。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盡量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們的需求。同時,也要讓他們了解你的立場和期望。建立一個平等、尊重的對話環境,有助于緩解矛盾和增進親子關系。
5、放下掌控欲,改變相處模式。17歲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而且再過一年就成年了,自尊心很強,因此需要家長放下掌控欲,不要再把他當成小孩子一樣對待,要給予一定的自由,適當放權,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鍛煉孩子的責任感。當家長放下掌控欲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改變相處模式,孩子也會讓更愿意靠近父母。
6、改變溝通方式。家長在和17歲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時,要減少“命令”的語氣。一些父母習慣用命令的方式讓孩子聽話,但孩子作為獨立且有自己想法的個體,并不希望家長總是用這種方式與自己溝通,更希望能夠站在平等的角度,像朋友一樣與自己商量,尊重自己的決定。
學會認真傾聽,不要打斷孩子的講話,不要夸張的解讀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認真解答孩子的困惑。只有讓他感受到你的真誠,他也會對你卸下心防,接納父母慢慢走進自己的內心。
7、放下家長身份的優越感。孩子已經17歲了,再有一年就到19歲,不再是未成年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家長不要再把他作為一個孩子看待處理,這樣會在處理的過程讓他產生抵觸感。放下家長的身份,以平等的身份來和他交流,效果會事半功倍。
要在家庭以外有個人來間接的引導或情緒疏導,這個人一定是正向積極的,對孩子是認可的,可能是老師、朋友,或年長的親戚,這樣不僅在和父母關系疏遠時有個伙伴陪伴,還可以鼓勵、肯定孩子。
如果孩子叛逆嚴重,父母要反思一下,在過去的撫養方式里出現了什么問題,在對癥下藥,千萬不要強行讓孩子暫時的屈服,這樣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17歲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征
1、產生了成人感,扮演全新的社會角色。對于17歲叛逆期的孩子來說,身體結構的變化帶來一種長相上的成人感,這時候他們也會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自己能夠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和人際交往方式,但是這種成人感其實是一種自我的認同,而沒有達到實際的成人感。
2、容易沖動。17歲的這個年齡階段,這個年齡也是男孩人生中的第三個叛逆期,對于自己的言行和行為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行動上也會越來越獨立,自己也不想受到別人的干涉,所以也需要家長有正確的引導。
家長怎么如何教育17歲孩子
1、尊重孩子,維護自尊心
17歲的少年眼看就要成年,做事講究排場,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貌且很要面子,他們希望獲得父母的尊重,不希望爸爸媽媽在外人面前貶低、斥責他們,同時也希望父母不再把自己當做小孩子看待。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一定要發現孩子的變化,滿足孩子對于“尊重”的心理需求。
2、不要強行控制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張力十足,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懼怕任何試圖阻攔他們的人和事物!家長的過度管制對他們來說難以忍受。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你。
3、環境熏陶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