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求學的道路是十分辛苦的,學生們可能會遇到想破頭皮也解不出來的難題,可能會因為某次失誤而垂頭喪氣,也會一直承擔著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對于哪些抗壓能力比較差的小孩,有可能會破罐子破摔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家長要及時的發現和引導,給予他們不斷進去的動力。
小孩產生厭學情緒怎么辦
1、改變家庭教育模式,家長不應當過度關注分數,不要經常斥責孩子,要多與孩子溝通,改善父子以及母子的關系,理解并且尊重孩子獨立自主的要求,不讓有孩子有過大心理壓力。
2、理解孩子的狀態。跟孩子充分溝通,理解孩子目前面臨的各種的壓力和困難,支持、接納,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和宣泄。
3、給予鼓勵和認同。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真誠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不足之處表示理解和支持,幫助孩子完善自我身份的認同。
4、有些父母一旦孩子成績退步就會對孩子又打又罵,讓學習成為了他的負擔。久而久之,孩子對學習就會感到厭倦。家長平時要給孩子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輔導做作業時不要總指責孩子,多鼓勵孩子讓他享受學習的樂趣,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5、孩子對學習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過分低估。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讓孩子在超負荷狀態下運轉。父母要為孩子設立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只要孩子能夠達成,就給予一定的鼓勵。
小孩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
原因一:孩子的家庭學習環境不好,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對孩子的教育各執一詞,或者家庭人際關系冷漠,這些都會讓孩子無心學習。還有的家長害怕孩子會落后于他人,便總拿孩子與別人作比較,對各種課外輔導班格外熱衷,這些做法也會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情緒。
原因二: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有些孩子不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總認為是為父母而學。聽到社會上一些關于讀書無用的說法,他們更是迷茫,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這樣自然而然就對學習沒什么興趣。
原因三:不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會給學生增加許多阻力,不斷的挫折感降低了學生的自信心,造成精神苦悶,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
小孩產生厭學情緒的表現
第一、有些孩子把寫作業當完成任務,上課的時候不專心聽講,簡單的內容不夯實,重難點不肯動腦,家庭作業遇到難題往往拖拖拉拉,投機取巧,或者抄同學作業,或者網上找答案,應付了事。
第二、當孩子開始合理化失敗,開始用“阿Q精神”來安慰自己,每次達不到要求的時候,沒有從自身找問題,而是反復找借口。麻痹自己而不去改變,那么成績只會越來越差。合理化失敗,正是厭學的體現。
第三、當孩子在學習上感受到了過大的壓力之后,他們可能不愿意與父母說,但會在平時的情緒中表現出來。早起上課時不耐煩,沮喪,悶悶不樂的;一打開書上課就開始犯困,感覺特別累;父母一說到學習上的事情就開始頂嘴,脾氣暴躁,甚至會抱怨老師。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