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大多數孩子放學回家后都是能躺著就不會坐著,經常躺在沙發上看手機玩游戲,關于學習的事都是能拖就拖,沒有積極性。這是因為家長很少陪伴他學習,沒讓他養成自覺性,導致孩子因為學習上的小困難,產生了厭學情緒,不去上學,只想在家里玩。
不去上學的孩子怎么辦
1、每個過渡都需要時間適應,家長給與適當的引導。不愿上學、產生厭學情緒是有階段性的,人習慣了舒適的環境,要改變、接受新事物是需要過程的。主動接受比被動接受效果好,引導比強迫好,多給與鼓勵支持,比打罵指責有效果,孩子青春時候叛逆期更需要理解、引導。
2、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可與孩子的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3、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很多厭學的孩子,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的輕視。于是,他們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不去上學或者經常逃學。
那么家長要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多對孩子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容易被激發出來。
4、理解孩子的壓力。就像上班一樣,大人偶爾也會產生不用上班就好了的想法,更何況孩子呢,再說現在學習任務大都很重。
所以父母更要理解孩子,與孩子談話時,盡量與孩子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上,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而是應該正確引導,告訴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學習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為了孩子自己將來能更加輕松優秀。
5、注意整理。讀書過程中,要讓孩子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不會很混亂。還要多看書,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從讀書中體會到樂趣,要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幫他在讀書中找到成就感。
孩子不去上學的原因
1、沒有自己喜歡的學科,提不起興趣,厭惡去上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地被迫參與,確實是不開心的,成年人也是如此,更何況孩子。當然,興趣愛好也是可以培養的,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也一樣,雖然學科繁雜,種類多。但是里面總有他喜歡的,只是要慢慢發掘,給與時間和耐心。
尤其是小學到初中階段,學科突然增多,很多人難以適應,容易產生畏難的情緒,家長給與適當的引導和寬慰很重要。
2、交不到朋友。現在的孩子都被家長保護得很好,在家里的時候,都是小王子,小公主一樣的角色。到了學校之后社交能力跟不上,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會使其心情低落。
看著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己融入不進去的話,心理也會產生自我懷疑。生氣,憤怒等情緒也是不可避免的,故而也不去上學了。
3、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有些孩子不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總認為是為父母而學。聽到社會上一些關于讀書無用的說法,他們更是迷茫,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這樣自然而然就對學習沒什么興趣,甚至厭學。
孩子厭學的表現
孩子有心理負擔,根本就享受不到任何學習的樂趣。至于那些學習基礎差的所謂“差生”,長時間在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中度日。
生活中無人能關懷、學習上也無人能理解,更是缺乏學習動力,日復一日逐漸形成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缺乏必要的信心和勇氣,以至于很快就有了厭學心理。
有些孩子與老師和同學之間都沒有建立良好的關系,或自尊心受到傷害,對學校有消極情緒。缺乏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撥的意志,只愛聽表揚的話,經不起批評和挫折,心理自衛能力差。
有些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急功近利,想當然地將孩子良好的成績當作自己炫耀的資本,卻絲毫不去顧及過度的期待,剝奪了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會對他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