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多多鼓勵,激發自信
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做“習得性無助感”,指的是孩子經歷多次失敗后,便將失敗的原因歸結于自身,主觀認為是自己沒有“學習好”的能力,他們自己無法避免失敗也沒有動力去追求成功,開始產生失落感、無力感。
這個時候家長們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多從正向的角度去鼓勵、表揚孩子的長處,當孩子取得哪怕一小點進步也要告訴他你們看到了他的努力和成績。要知道,在孩子學習的路上,成就感就像興奮劑一樣,有了家長和老師的認可,他們會充滿了動力,伴隨著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會不斷增強。
增強專注力,從家庭教育開始
所謂的學習專注力,其實指的就是上課“不溜號”、“不開小差”、“愛走神”。在遇到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情況時,很多家長都會說到“孩子其實很聰明,學什么一學就會,但就是成績上不來”,這往往是因為孩子們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
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是一個周期過程,家庭教育環境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比如很多孩子在家中學習時,家長們總是左右陪伴,一會兒給倒杯水,一會兒又給送水果。
也許此時他們正在背一個單詞或是思考一道數學題目的解題思路,這樣被打斷以后想要進入狀態又需要一段時間,長此以往孩子的專注力不斷被削弱,在課堂上自然也容易走神。改變的方法很簡單,無論是學習還是其他生活行為,當孩子們專注在一件事上,不要去打斷他們,如果想表達關心,放下一杯水在桌子上轉身離開就夠了。
養成閱讀習慣,提升求知欲
曾經有一位教育家這樣說道,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予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
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于考試不及格,而且還會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習吃力的孩子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