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電腦、手機越來越普及的現在,游戲行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各種手機游戲、網絡游戲盛行,很多孩子很小就接觸了這些東西。特別是青春期的小孩,如果他們的自控力比較差,沒有大人的時刻監督、正確引導,就會很容易變得游戲成癮。
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先別著急,追根溯源地去研究一下,很可能是心理因素導致孩子沉迷于網絡,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打游戲成癮的問題。
打游戲成癮的心理問題
游戲本身具有吸引力,對于孩子來說游戲是一種娛樂方式,可以帶來快樂和滿足感。玩游戲更多是因為孩子對游戲的熱愛和追求,但沉迷游戲,甚至是打游戲成癮很有可能是另一種逃避心理的表現。
第一,游戲能給孩子的心理上帶來掌控感;第二,游戲里孩子覺得自己很行、有自尊、有面子;第三,打游戲能讓他逃避到虛擬世界中,暫緩現實的壓力。
除此之外,我還認為游戲成癮的心理問題也不能單獨來看,游戲和電子產品的個體,往往在現實生活中會體會到比較多的挫折感。換句話說,孩子本身在現實世界中適應不是那么良好,在被孤立、遭受到壓力,或者是情緒低落的時候,打游戲的沖動會更加強烈。
在游戲中他們可能會感覺存在一個暫時的避風港,能夠很好地逃避現實。因此游戲成癮的背后往往包含著對現實世界適應的問題,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幫助他人去應對成癮,除了幫助他花更少的時間接觸電子產品或者游戲之外,還要想想如何幫助他更好地適應現實的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以前就是天天抱著手機、平板不離手的,這位朋友本身不反對孩子上網,但是孩子這種視游戲如命、被網絡牽著鼻子走的做法她則是完全反對的,不僅會對視力、健康造成影響,還有影響孩子的心理,甚至耽誤學業。
為了不讓孩子沉迷網絡、沉迷游戲,她咨詢過很多專家,也和孩子促膝長談過多次,后來才知道是自己平時忽視了孩子,使得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關心和溫暖而不得不轉向游戲,從游戲里尋找存在感。
看著這位朋友的經歷,也許有很多家長會覺得“眼熟”。的確,因為現在的生活壓力比較大,家長們自己也忙于工作從而想要為孩子的發展提供經濟上的支持。
改變孩子游戲成癮問題,家庭教育很關鍵!
要想解決孩子的游戲成癮問題,只能從家庭教育開始,家長需要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沒有家長的改變,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改善。
家庭教育是關鍵,玩游戲不僅僅是行為問題,這種不正常的行為背后是孩子應對家庭壓力、維持家庭穩定的一種方式。
例如,有的父母常年爭吵、打罵,當孩子出現游戲成癮后,父母尖銳的矛盾就被孩子的問題所轉移,父母的關系因孩子問題的凸顯而緩解。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其實是以犧牲自我來拯救家庭,拯救父母之間的關系。
如果想將沉迷游戲的人拉出來,首先就要去了解孩子的世界,只有他們的需求被理解和接納時,他們才會愿意溝通。反觀現實,很多父母僅僅盯著游戲成癮的表象,而不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渴求,很難幫助孩子走出迷途。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應對方式,不要遇到問題就用抗爭式的方法應對:切斷網絡、沒收手機等。父母應認識到,要糾正孩子們的網癮,絕非朝夕之事,簡單粗暴的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另外,很多家長也認識到,正是他們自己把孩子帶入網絡游戲中的,當認識到這一問題時,更應該用心平氣和的方式來引導,最大限度地消除孩子們的逆反心理,盡自己所能幫助孩子建立起網絡與現實之間的橋梁。
不同的家庭卻有著相似的情況,每一個游戲成癮少年的背后,大部分和網絡無關,家庭教育卻不可避免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父母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彌足重要的作用。
如何讓孩子合理上網、告別網癮?
第一,視情況,多種教育模式相結合
教育應當做到有的放矢,該嚴的時候嚴,該松的時候松。比如說孩子的興趣、愛好方面的培養家長可以采取放縱型,讓他們做打從心底熱愛的事。
而涉及到學業、品格的培養上,就可以給孩子設置要求。既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愛,又要不斷引導他們往正確的路上走,做到嚴而有愛,愛而有度,從而避免孩子因為缺愛、溺愛或者感到壓抑而沉迷網絡。
第二,帶孩子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發展自我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父母需要帶孩子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短處和長處,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再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的自我發展提供幫助。
比如孩子學習雖然不好,但是體育好,那么我們可以讓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體育比賽來獲得自我認可;又或者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書法等,父母也可以帶他們參加培訓、活動。當孩子尋找到自己的價值、自己的愛好,就能夠放下手機、平板,避免被網絡、游戲“操控人生”。
第三,組織孩子積極參加各項活動
孩子不僅需要老師的教導、父母的關愛,還需要朋友的陪伴。老師也有放學回家的時候,父母也有工作忙碌的時候,這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所事事或者內心孤單從而拿起手機,可是如果孩子有同伴可以一起玩耍,那么就可以大幅減少玩游戲的頻率了。
另外,孩子要是在放假的時候還知道有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等等地方可以去玩的話,也可以避免自己沉迷網絡。
所以父母們在自己有空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讓孩子接觸更多利于成長、又有意思的事情,接觸更多的玩伴,以此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來幫助他們抵擋住手機的誘惑。
父母對孩子太過溺愛、常常控制孩子,或者孩子缺少他人的關愛、缺少對自己的認知、缺少對自我價值的認可,以及太過孤單、無所事事等都會導致孩子有不同程度上的心理缺失進而沉迷網絡。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