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大多數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偷拿父母錢的行為,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體現。但是小孩偷拿父母的錢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家長要及時的教育孩子,以免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影響身心健康。
小孩偷拿父母的錢這種事怎么處理
1、私下解決,不打罵孩子也不讓孩子當眾認錯
很多一旦發現小孩偷拿父母的錢,就打罵孩子或者命令孩子當眾認錯,并斥責孩子,以便讓孩子不敢再犯。其實,這是在羞辱孩子,帶給孩子的也只是自卑和羞恥,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事后切勿翻舊賬,反復追究,隨意轉述。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反復提起,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隨意將事情告訴別人,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2、心平氣和,突出重點
告訴孩子最讓您生氣的不是撒謊,不是拿錢,而是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想法,你無法容忍這種任性的、自私的、不計后果的想法。真切地告訴他,滿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要先和父母商量,如果合理的方式行不通,那么正確的選擇應該是放棄自己的愿望,而不應該是不擇手段的去滿足自己的愿望。
3、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
爸媽要尊重并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和他時時保持交流:“對喜歡的東西,如果想要,可以問爸媽能不能給自己買。如果爸媽同意了,就要謝謝爸媽。如果爸媽不同意,可以跟他們申明自己特別想要的理由。如果爸媽還是不同意,可以通過其他正當途徑,比如積攢零花錢去買。”
爸媽通過觀察了解孩子想要什么,然后告訴他可以通過什么正當途徑獲得。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需求置之不理,孩子自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獲取,“偷”就這樣產生了。
4、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
孩子的價值觀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這是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家長要從小教育和引導孩子養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才可以。現在的社會和過去有了很大的不一樣,生活水平要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家長們要適當的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要培養孩子的消費能力,這樣孩子才會對金錢看得很輕,不會被金錢給輕易誘惑。
小孩偷錢的原因有哪些
1、不知道什么是“偷”。孩子剛開始對“偷”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這個行為他會認可并不斷使用。如果此時沒有家長及時的干預,孩子的“偷”行為會演變的不可收拾。
2、找不到自身價值。如果孩子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沒有興趣,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是什么,就容易沉溺在一些不良的嗜好上,比如需要用金錢來維持的網絡游戲,或者需要投幣的游戲廳等。這種行為更加不能獲得家長的同意,孩子們選擇用偷錢的行為得到需要的金錢。
3、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過多。在生活中父母總是對孩子事無巨細,樣樣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同樣父母就希望孩子能夠生活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按照他們的思想和意愿來走。可是孩子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父母對孩子管控過多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出現“偷”這個行為來擺脫父母對的控制,想要有獨立的支配權。
小孩偷東西屢教不改怎么教育
1、不要反應過度。盡管孩子發生了“偷竊”行為,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變成了小偷。父母應該保持冷靜,想想他為什么這么做、孩子們想要什么、是零花錢不夠,還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和照顧等等。
2、要和孩子進行詳細的溝通,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心里面的各種想法也是比較多的,如果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可以通過游戲和故事等方式,讓孩子辨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體會丟了東西會是多么著急,并鼓勵孩子及時歸還物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