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但是有些家長往往會覺得孩子異想天開,甚至否定了他們的建議,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孩子創新思維的發展,甚至會扼殺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的沒有主見和想法。
小孩子沒有主見和想法怎么辦
1、很多時候,孩子做不了決定,并不是他們沒沒有主見和想法,而恰恰是想得太多,才導致猶豫不決。當孩子在做選擇的時候,家長如果不耐煩地一直催催催,或者干脆替孩子做決定,很容易打擊孩子自主的積極性。給孩子充分的考慮時間,相信孩子能做出決定,家長的信心將會轉化為孩子的自信。
2、孩子模仿性強,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壞,看別人怎樣,自己就跟著別人學,難免會有些不當的言行。對此,家長既不能忽視也不可羞辱懲罰。恰當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誘導、糾正,使孩子通過成人對其行為、言語的評價,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3、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面對孩子提出的一些問題,家長都是愛答不理的,甚至連回答都不回答。其實幫孩子解答的過程也是幫孩子思考的過程,在恰當的時間里幫孩子提出建議,而不是幫孩子做決定,給孩子選擇的余地,而不是幫助孩子選擇,孩子在這一過程中學會思考,慢慢會變得有主見起來。
4、建議孩子的事情自己做主,我們千萬不要為孩子費太多的心,因為這種做法對于孩子的未來成長沒有什么好處。譬如,對于孩子睡覺這件事情,孩子明明晚上九點的時候睡覺,那么我們就應該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在這個時間之前睡覺。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并且告訴他們界限在哪。
5、做家長的很難不對孩子灌輸自己的各種“看法”。然而,家長的看法給得多了,孩子的想法就少了,使得他們沒有主見和想法。只要劃下最基本的方法原則和底線,余下的就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和發揮吧。
孩子做事總是要催著才干怎么教育
方法1:如果家長是自我約束力非常高的人,那么在孩子的印象中,這種自律就是一種值得學習模仿的例子。在孩子眼里家長的自律是自己行為參考的榜樣。相信家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但是卻是影響最為深遠的。
方法2: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意識到吃飯、喝水、睡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些需要沒有滿足會讓自己的身體難受。作業是老師給自己布置的,不是爸爸媽媽的責任,寫不完自己就要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感受后果后,再加以引導,這樣效果會更好。
方法3:用合適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努力,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進步,而不是一味地以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用太高的要求逼孩子只會適得其反。當孩子找到規律之后會很自然地表現出主動的學習傾向,進步也會比較容易。
孩子性格懦弱沒主見怎么改變
一、多帶孩子到人群中去。孩子到人群中去,可以與小伙伴們一起玩耍,獲得快樂的經驗,這樣孩子慢慢就會改變性格軟弱的特點,建立起自信心。
二、父母應該戒急戒躁,不能當面打罵、責備,逼迫孩子說話;其次,可以邀請一些同齡小孩和性格軟弱者一起參與集體活動,這時父母在一旁引導或干脆回避,讓他們有一個自由的無拘束的語言空間。
三、孩子膽小懦弱,歸根結底便是由內向的性格決定的,而內向的性格主要是孩子的不自信造就的。因此,對于膽小懦弱的孩子,我們要重塑孩子的信心。只有孩子的信心起來了,我相信膽小懦弱會很快離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