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生活在外地的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會出現不少心理問題,尤其在青少年這個階段,正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父母很難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不能做好疏導作用,慢慢的孩子就會沉默寡言,變得自卑內向。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有哪些
問題1:自甘墮落。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有很多,自卑、脾氣火爆、通過做壞事來發泄,希望引起父母的重視。有的小孩會故意跟人打架,就是為了讓父母能回來看下自己,這類孩子很容易就走極端。
孩子不去上學,跟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很容易就被人利用去干壞事,以此來報復父母對自己的不聞不問。
問題2:人際關系敏感。留守兒童在情緒、性格上存在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到其人際關系的發展。留守兒童對活動不感興趣,不愿跟同學一起參加,顯得不合群,人際關系十分敏感,不愿與人接觸,喜歡獨來獨往,孤僻自閉。
問題3:自我封閉自卑。在面對有父母陪伴的同學,留守兒童會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沒有人關心。在這種成長環境中,讓他們缺乏自安全感、歸屬感。因為缺乏感情依靠,所以會變得很內向,不愿與人交流。
而且孩子在小時候,還不能理解父母離家的真實原因,所以會產生自己做的不夠好,被父母拋棄了的想法。因為經常見不到父母,更讓孩子加深了這種想法,從而變得敏感多疑。
問題4:認知偏差,內心迷茫。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可能會導致留守兒童對現今社會的認知有偏差,對很多事情都難以理解。在沒有父母的教育中,孩子靠著自己的理解能努力,很難形成正確的三觀。也讓孩子對未來感到迷茫,沒有目標,就無法前進。
有的孩子也會認為家里窮是因為父母沒有能力,才會外出打工。孩子對父母也會產生怨恨的情緒,產生偏激的想法。
留守兒童教育方法
1、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互幫互助,增強交際能力。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與他人說話,互相分享好吃的好玩的,這樣孩子刻苦學習才能提高交往能力,才會有比較開朗的性格。父母多讓孩子和別人交往,能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而不是閉塞在自己家中。
2、經常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及時排除孩子的一些心理問題。有的孩子心理有想法不說出來,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做出意想不到的舉動。比如4兄弟中的老大,平常時候,別人同他說話都只是哼哼而已,喜怒都不寫在臉上。
其實孩子的心理非常脆弱了,一旦遇到疲勞和絕望的沖擊,孩子就撐不住了。所以教育孩子時,要注意看透他們的心理,分析孩子的每一個想法,不要讓孩子有心理陰影。
留守兒童沉迷網絡怎么辦
留守兒童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溫暖,但是在網絡上他們提出的任何一點兒小小的請求都會得到不少人的幫助。現實生活和虛擬社會在人文關懷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讓“問題家庭”的孩子“躲”進網絡。
其實孩子過度迷戀網絡,根源就在于一直以來在家庭中和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匱乏。這樣的家庭中,由于溝通匱乏,父母雖然一直在孩子身邊,也如同“不在場”。因為如果現實世界夠精彩,沒有誰會去虛幻國度里找寄托。如果孩子平日里能夠被父母“看見”、“理解”,就不會需要到游戲中去尋找認同。
所以,面父母要找一下孩子鐘情于電腦游戲的原因。是因為平時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太少,還是孩子和父母的溝通交流少,或是孩子的交際圈太過單一?如果孩子的生活內容單一,游戲的伙伴少,或是跟父母交流的時候得到的回饋不是說教就是斥責,那么孩子只能通過電腦游戲豐富自己的生活。
不要對孩子正常的上網活動橫加阻撓,因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不能正確引導孩子,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正在增強,無端的指責會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緒。不如跟孩子約定好游戲長度和頻次,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同時帶孩子去接觸更好玩、更新鮮的外部世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