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媽媽總是溺愛孩子,那么并不能教育出獨立自主的孩子,親子關系也會有破裂。比起無條件的滿足,父母此時要做的是該放手的時候放手,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這樣才會讓他有底線和分寸,進入青春期也不會太過叛逆。
媽媽溺愛孩子的表現(xiàn)
表現(xiàn)一:過于寵愛。隨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都舍不得讓孩子做,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定的依賴感,變得生活不太能自理,獨立能力就會很差。對于這種基本上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其實是在害孩子,等孩子長大了,就完全失去了獨立能力。
表現(xiàn)二:太過于重視自己的孩子。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完美的,很多父母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作為中心,平時一些聚會,老人親屬的一些聚餐,都會讓孩子去參與。哪怕孩子比較鬧或者是有點不聽話,家長也覺得沒有什么,都是小孩子犯點錯很正常。
表現(xiàn)三:不能正視孩子的錯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這并沒有什么,他們的大腦思維很多時候意識不到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正確的。
這時父母就要及時的指導孩子,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如果媽媽溺愛孩子,這樣看似是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卻會給孩子造成一個錯誤的認知,分辨錯誤的能力會很差,長大了再想糾正就已經(jīng)能來不及了。
表現(xiàn)四:剝奪獨立。家長不肯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鍛煉,慢慢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yǎng)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里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表現(xiàn)五:經(jīng)常性袒護孩子。每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他還是個孩子。”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總是幫孩子找借口,袒護孩子的錯誤行為,當時間長了,孩子就會不辨黑白不分善惡,三觀不正確的孩子,很容易走上不歸路。
媽媽如何避免溺愛孩子
第一、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在小的時候往往很任性,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會像大人一樣懂得控制收斂住自己。有時就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讓家長給自己買這買那,家長如果不給買,他們就大聲哭鬧,有些家長看到后,會嫌煩受不了孩子,索性就滿足了孩子。
家長這樣做卻可能助長了孩子們的這種氣焰,以后孩子還會再對父母提出這種要求,他們會把這種要求當作理所當然。此時要讓他知道不要總想著不勞而獲,想要獲得收獲就要付出努力。
第二、平等對待
有些小孩子在生活中會像個“小霸王”一樣,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蠻橫無理,自我優(yōu)越感強,別人都要聽他的。其實有的都是孩子小的時候給慣出來的,時間一長孩子就養(yǎng)出了這樣的習慣。
所以家長就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抓起,從小事抓起,比如孩子和同學一起做作業(yè),要教育他們互相幫助,有不會的問題要問同學。堅持下去孩子會得到別人更多的幫助,擁有越來越多的朋友。
第三、不要因為孩子小就無限縱容他們
家長經(jīng)常會覺得孩子在小的時候不需要教導他們那么多道理,等他們長大了就自然會明白了,如果父母有這種想法,那一定要趕快糾正過來。孩子在小時候才是個人性格和思想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媽媽溺愛孩子,不教導他們正確的道理,那孩子的品性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正確的教導孩子,這才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xiàn)。
媽媽怎么教育孩子
讓孩子明確的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有些媽媽有嘮叨的習慣,所以孩子某件事情做不好的時候,媽媽總會當著孩子的面嘮叨個沒完,有些嚴重的還會在每次說孩子的時候,翻孩子的舊賬,其實與其說一些沒有用的話,不如直截了當?shù)母嬖V孩子哪里做錯了,要怎么改正,這樣做遠遠比嘮叨更有用。
時刻在孩子面前保持一個好心情。媽媽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可能當下孩子正在跟你說一件學校發(fā)生的比較有意思的事情,而媽媽的心情不太好,可能會借空打發(fā)掉孩子,或是把自己不好的情緒發(fā)在孩子身上,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如果一直將自己負面的情緒帶給孩子,不僅不利于孩子成長,同時也容易影響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所以,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好,當著孩子的面還是盡可能的保持一個好心情。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