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小孩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不時的嗷嗷大哭,讓正在忙碌的家長非常煩惱。小孩發脾氣后暴躁易怒,還非常強勢,家長說他一句,他能頂嘴回五句。這讓不少家長很迷惑孩子怎么養成這樣了性格,不再乖巧聽話,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怪脾氣。
小孩發脾氣暴躁易怒怎么教育
1、家長學會控制情緒。孩子很容易被大人的情緒感染,也會模仿大人和大人學習。所以,如果家長們情緒很大,愛發脾氣,那么孩子也會被影響。當孩子遇到不順心、討厭的事情時,也會采取發脾氣的方法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因此,如果孩子做錯了,家長們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2、給孩子尊嚴。孩子也需要尊嚴,希望得到尊重,就算孩子犯錯了,家長也應給予孩子尊重。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要逼迫孩子承認,不要喋喋不休抓住這個錯誤不放。要給他彌補錯誤的機會,給孩子尊重,不要以為小孩是不需要面子和尊嚴的。因為這樣不僅起不到家長想要的教育作用,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擴大孩子交際范圍。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固化的,是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得到發展的。幼兒階段的孩子“愛打人”,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懂得如何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或者遇到沖突時不知道怎么解決,不見得真的有惡意。
如果父母能本著包容與接納的態度,并有意識的擴大孩子的社交范圍,讓孩子和不同年齡的孩子多接觸、多玩耍,小孩發脾氣暴躁易怒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4、別打罵孩子。如果孩子發脾氣,家長選擇打罵孩子來制止,那么孩子會對家長有抵觸心理,或者感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而沒有安全感。更甚者孩子有樣學樣,也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5、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讓孩子時刻記住一點,當感到自己要發脾氣時,可反復默念“不要發火”,也可迅速離開現場,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蚋纱嗳フ覄e的人談談心,盡可能不在火氣正旺的時候跟對方針鋒相對。這樣“氣頭”過后,返回現場,發脾氣的外部條件已不復存在,理智也占了上風,就可進行有效的克制了。
小孩打罵父母怎樣教
第一、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幫助孩子用恰當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小孩發脾氣暴躁易怒動手打人,一般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二是有某種需求。了解了孩子動手打人的原因后就要針對性解決,想引起大人注意的,爸爸媽媽要給予更多的關心關注,有某種需求的,要耐心教導孩子用語言或者合理的方式來表達。
第二、善于傾聽孩子不良情緒,讓孩子保持身心健康。爸爸媽媽不要害怕孩子有負面情緒,日常生活中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思想變化,當孩子因為遇到有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做事總是不順心等問題,感到有壓力,出現負面急躁情緒的時候,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思想,傾聽孩子的煩惱,幫助孩子泄壓,等到孩子心平氣和的時候再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性格修養,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發生動手打人的情況下,家長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以暴制暴,二話不說對孩子一頓打罵。這樣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會讓孩子因為懼怕大人形成懦弱、孤僻的性格,或者跟著爸媽有樣學樣,用打人、打架的方式解決他想解決的任何問題。
另外,爸爸媽媽一定要保持家庭和睦,夫妻產生矛盾絕不能以吵架的方式來解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庭和諧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礎。
造成孩子敢動手打父母的原因
原因一:家庭不和會使孩子形成暴力傾向。夫妻不和睦的家庭,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打罵吵架,不僅會讓孩子感覺到沒有安全感,經常帶有一種不安、急躁的情緒,而且還會讓孩子認為解決矛盾的方法只有吵架、打罵。這樣的孩子會形成一種簡單粗暴處事心理,長大以后,遇事也不會靜下心來考慮理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選擇簡單的暴力解決方式。
原因二:網絡的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最能闡述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現如今很多孩子看的動畫片都不嚴謹:言語粗俗、行為暴力、充滿了負能量。這就導致孩子在觀看的同時,學習到了很多“毛病”,所以家長在為孩子挑選動畫片時,應該側重于內容積極向上,并且有教育意義的類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