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安全感的存在讓孩子們有了不斷探索的勇氣,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初中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和聯系逐漸減少,慢慢的可能就會出現缺乏安全感的情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只注意學習生活,還有心理上的需求,那么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呢?
初中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解決
1、如果孩子是在不安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那么缺乏安全感的情況出現幾率就變得比較高,在家庭氛圍不好的時候,孩子也會一個人悄悄躲在角落里面生氣或者哭泣,慢慢的價值觀就會扭曲,所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就非常重要。
2、尊重孩子內心想法,孩子還小,內心充滿的對未來的向往,就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家長朋友們不要立馬打斷孩子或否定他們。可以適當的實現孩子的想法,不僅有助于他們思考,還會和孩子的感情更加的濃厚,孩子就會有充足的安全感。
3、他們對你的理解的認可是信任和孩子產生安全感的基礎。相反,當你對孩子的需求做出與他們的身份不一致的反應時,他們最深層次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會感到被誤解、被孤立、被輕視。
4、你的孩子對你的信任是建立在你為他們創造一個一致和可預測的世界的基礎上的。如果你對孩子的態度不一致,有時接近,有時回避,有時抗拒,孩子他們經常表現出迷茫和焦慮。
5、當家長發現孩子子缺乏安全感時,有可能孩子是在學校遇到了一些問題,家長可以主動去問孩子,是不是和同學相處有什么問題,如果孩子不愿意回答,家長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經歷給孩子。并告訴孩子,父母永遠都會愛他和支持他,父母也愿意傾聽他的內心感受。
6、父母應該允許孩子釋放他們的不良情緒,并及時做出反應來安撫孩子。不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威脅孩子,孩子們需要一個安全和陽光充足的環境。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并沒有消失,而是組成孩子情緒暴躁、膽怯的誘因。
初中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表現一:由于缺乏安全感他們會稍一不順就對身邊的伙伴拳腳相加,很容易和小伙伴產生暴力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會顯得有點不聽勸告,如果這個時候有大人勸告他們會把仇恨轉移在大人身上,由于身體上知道打不過大人,他們往往會選擇哭鬧的方式讓大人無所適從。
表現二: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表現都認為是其愛自己的表現,有些父母甚至對這些表現很煩。但其實這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因為他們總是擔心不知道父母何時會拋棄自己。
表現三:在媽媽身邊時,可能會特別懂事,而且是比較講道理的,一旦自己的母親不在身邊,他們就會變得蠻不講理,甚至大哭大鬧,特別任性。這其實是說明孩子從母親那里得到的母愛不夠而導致的自己缺乏安全感。
初中孩子情緒化嚴重怎么辦
第一、音樂能夠帶給人平靜與舒緩,不妨搜索一些輕音樂,在家里營造一個溫馨、平和的環境,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樣,既幫助孩子緩解負性情緒,也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寧靜時的舒緩,培養了孩子的情操。
第二、父母應以身作則,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父母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不應在家里大動干戈,工作遇到挫折了,可以在家人面前訴說,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明白,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都可以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并宣泄情緒。
第三、增加孩子和同伴、同齡人在一起的互動時間。不管是男生所需要的運動,還是女生所需要的情感分享和互動,都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提高自己的情商,解決自己的情緒困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