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的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采取不正當的方式,家長在發現孩子偷東西之后,不要立刻的責怪孩子,要跟他們好好溝通,了解他們為什么這樣做的原因。然后讓他們明白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家長要正確的引導他們。
孩子偷東西家長應該怎么處理
1、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他們的東西,必須還回去,否則就會受到懲罰。同樣,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沒有經過他們的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
2、樹立正確價值觀
孩子偷東西之后家長要幫他們分析自己行為的錯誤,并幫助他們區分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別人的。要讓他們自己去承擔這個責任,不管這個責任有多輕,哪怕只是需要一句道歉,家長也要讓孩子親自去做,這樣他們才能完全明白自己行為的錯誤。
3、理解孩子
孩子對于沒有見過的,或者是喜歡的東西,肯定會有十足的興趣。當成人見到心儀的物品時都想買回家,更何況是他們呢,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應該用什么樣的正確方式得到,是買還是借他沒有這個意識,他只知道我喜歡就要拿回來,不管別人是否同意。所以家長首先要理解他們的行為,不要打罵自己的孩子。
孩子有不好的習慣怎么辦
保持冷靜,不亂發脾氣。家長面對孩子的壞習慣,就要保持足夠的冷靜,不要動輒發脾氣。家長的認知觀當然會強過孩子,但是也要允許他們犯錯,只要給孩子改錯的機會,他們將會得到更好地成長,才能改掉不好的習慣。
及時的行為干預。行為干預要確保孩子的壞習慣發生的中途進行干預,之前之后都會失去行為干預的作用。行為干預就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某些行為會讓自己感覺不舒服,這個階段一定在行為發生時才能產生效果,所以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時,要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
不要急于責備。我們看到他們身上有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先不要急于責怪他們,首先需要反思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這些不好的習慣。如果有先和孩子表達歉意:“對不起,是爸爸媽媽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你帶來了不好的影響”,然后和孩子一起討論怎么解決。
家長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教導他關懷別人。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家長可以和他們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也可以鼓勵他們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即使是很小的孩子,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快樂。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模范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好表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