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溝通是連接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橋梁,良好的親子溝通能夠幫助父母更好的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也有助于幫助孩子更好的去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很多孩子不愿和家長交流,甚至經常吵架,所以家長有必要學習一些親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親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1、當孩子愿意說出自己的心事時,請您面帶微笑注意傾聽,這樣孩子才覺得父母對自己很關心、很重視。千萬不要邊做其他事邊聽孩子說話,那樣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進行交流了。
2、孩子需要朋友,才能發展健全的人格,他不僅需要交往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還需要與老師成為朋友。同樣,父母也要成為孩子的知己朋友,首先應尊重孩子,不要欺騙孩子,不要隨意把孩子和他人作比較。其次要多陪伴孩子,有空時一邊做事情一邊與孩子一起聊天,做孩子的忠實聽眾。
3、孩子嚷得越響,您的聲音越要放低。在孩子發泄情緒的時候,您可以輕聲地穿插你的評語,比如“我理解你”,“我能怎么幫你?”讓孩子覺得您關心他的感受而不是一起跟著發脾氣。如果您一起發脾氣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
4、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愿。
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第一、通過溝通教育,可以讓孩子明白和諧的意義,說話做事時懂得替別人著想,懂得如何戰勝自己的人性弱點,慢慢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二、良好溝通的過程就是樹立自我形象的過程,懂得做事、做人的道理,懂得了溝通的理念和技巧,說話做事懂得尊重他人,時時處處替他人著想,因為這些,孩子就能深受爸媽、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第三、溝通教育實質上也是人生教育,孩子若能從小就接觸人生目標和人生規劃,就能比較早地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有相關研究證明,人生目標明確,年齡結構越小,成功的幾率就越大。
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的原因
與孩子平等溝通是很多家長都很容易忽略的事情。當孩子和你表達一些想法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肯定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還小孩,你懂什么?這樣的話不僅會挫傷孩子表達交流的意愿。更會孩子感到與你沒有共同的話題,這就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與你多說。
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跟家長說一些事情或者是意見的時候,往往都會被家長忽視或者是否定,所以時間一長,孩子就不愿意在跟家長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意見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