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孩子不斷的成長,當他們進入青春期的發育階段后,他們內心有著很強烈的叛逆心理,總是不聽家長的話。那么很多家長就會對孩子這個階段的叛逆行為,實施暴力的教育手段,這也就會造成孩子對媽媽動手的局面發生。此時家長不要再和孩子硬碰硬,以免激化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對媽媽動手之后媽媽該如何處理
首先,媽媽要保持冷靜,不要與孩子對打,因為我猜你們小的時候沒有打過他,或者說很少很少打他。這時,你們打他的時候已經過了,也就是說你們錯過了用“打”來教育孩子的機會。
在這個問題上孩子小的時候,適當的“打”也是很必要的,如果他犯的錯誤很重,就要大。目前,當再孩子罵你們時,不要與他對罵,等他冷靜了,在心平氣和的跟他講道理。
其次,媽媽要多和孩子溝通。多創造和孩子溝通的機會,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歡太過刻意的談話,特別是那種教育式談話,大道理。要多融入孩子的世界,在玩與娛樂中和孩子溝通,通過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利用這些事情和孩子交流,把你的想法融進去。
最后,孩子對媽媽動手之后,要與孩子展開平等的對話。媽媽要把自己當成是孩子的朋友,多傾聽孩子的心底話。切忌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這樣會磨掉孩子與你交流的耐心。青春期的孩子耐心十分有限,很容易會變得暴躁不耐煩,因此此時的家長應該給與他們充足的耐心。
在孩子向你傾訴完自己的煩惱后給予適當的建議,可是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你的建議,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并向孩子強調如果他們有需要父母可以給予他們幫助,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這樣子下次遇到煩惱孩子才會繼續向你們傾訴。
孩子對媽媽動手的原因有哪些
1、對于情緒表達有缺失
當孩子對媽媽動手時,就意味著孩子習慣通過打人來發泄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通過其他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表達情感的方法很單一,并且不具備正確的表達情感的能力。當不良情緒的堆積的時候孩子只知道打人,說明他不會通過言語交流來表達自己。
2、不懂得控制情緒
孩子對不良情緒沒有控制力,很容易產生情緒失控的行為,會隨意宣泄不良情緒,沒有控制的概念和意識,這就會造成孩子對媽媽動手的局面發生。
3、對父母不夠尊重
孩子對父母不是很尊重的時候,自然在語言以及行為上會有很少的約束,很多時候會放任一些錯誤的行為施行在父母的身上,孩子對媽媽動手就是最明顯的表現行為。
4、家長對于孩子過分寵愛
當家長對孩子的愛表現的沒有底線的時候,孩子的行很容易失控。家長的過分溺愛,會讓孩子分不清邊界,讓孩子沒有原則束縛,孩子對媽媽動手也是必然的結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